3、问题情境顺序规则

  1. 为了保证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系统和动作系统,应设置按一定顺序出现的问题情境的体系,其中每一个情境中作为未知东西的都是某种应掌握的关系、动作原则或完成动作的条件。在备课时,教师应预先挑选一整套作业,以便在相应教材的教学中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

  2. 为设置问题情境必须研制出一整套的问题作业,它们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教材题目。问题情境体系应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动作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保证学生对所学教材进行理论分析的可能性和完善应掌握的动作的可能性得到发展。

  3. 在掌握知识体系的不同阶段上,问题情境体系中不同的问题情境完成着不同的教学论功能。产生于教学开始阶段的第一个问题情境是基本的、贯穿整个教材题目的情境,它应引起学生对掌握一般规律性的认识需要。随后一系列具体的问题情境是为继续揭示基本的问题情境服务的,这些是局部的、辅助性的问题情境。

  4. 由一整套问题作业引起的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构成了新知识和动作的掌握过程。每个学生应按部就班地实现御接着的一个个步骤。学生可能性中的个别差异决定着这些步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可能性越大,步骤的数量就越少。

  5. 在研制问题情境体系时,先必须区分出应掌握的知识和动作的基本单位,确定它们的概括程度以及保证认识活动和应掌握的动作的发展可能性的最佳顺序。然后,根据已确定的应掌握的规律和动作方式的系统,研制出能保证所需的问题情境产生的问题作业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