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个性化操作

马克思、恩格斯曾引用布封的话说:“风格就是人。”教师都是各具个性的人,性格脾气、专业特长、知识修养、生活经历各异,因此教学语言既要有一般的、共同的要求(如都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又要允许各有千秋,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那种千人一面,干部一腔,蹒跚学步,东施效颦的做法只会窒息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的生命力。每个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专业、各领风骚,精心“酿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可以流畅清晰、脉络分明见长,也可以感情充沛、气势磅礴取胜;可着力于风趣、幽默而又不落俗套。套可重在逻辑严谨而又不显干涩。有的教师感情奔放,文学功底好,讲起课来妙语连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教师则用自然的旋律,语言质朴明快,平易近人,借助严密的逻辑力量,同样能悦人之耳,爽人之心,让人“平”中见奇,“平”中见深的功效。最终达到殊途同归在朴素中见热情,见智慧,见力量,收到“平” 中见新,——完成教学目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