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决策。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当决定采用小组教学形式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 意向。这是指教师应当明确小组教学的目的任务并预测其结果,就是说,应当从本班群体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单元的要求,全面地设计小组教学,使工作目标直接指向:努力造成互相帮助和竞争的热烈气氛,促进人际交往,提高班级的团结水平,从而提高群体和个体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习过程的合理化,在结果和所化

时间两方面同时提高教学效益。

  1. 内容。教师决定将哪些材料提供给小组学习,这是决策的重点之一。必须明确,并非任何材料都可以提供给小组学习;信手拈来、不加选择的材料,只会把小组教学搞糟。怎样选择材料并规定任务呢?需要同时注意以下三点:

①材料或任务有适当的难度,在班内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②这种材料或任务学生个人不能完成,或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

③它们应当适合于开展讨论或协作。此时可参考下表。

小组学习与个别学习利弊对照表

项目

内容

小组学习

个别学习

教学的要求

  1. 改善情绪和态度,改变价值观。

  2. 纠正错误,忍受刺激,增强意志。

  3. 扩大知识面。

  4. 提高感受性(痛觉、听觉、嗅觉)。

  5. 提高肌肉的紧张度,改进操作技能。

  6. 增强长时记忆。

  7. 提高思维的紧张度。

  8. 增强思维的变通性,探索解决总是的方案。

  9. 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新颖性、独创性。

  10. 提高注意的持久性。

  11. 提高注意的集中性。

有利有利有利有利有利有利有利有利有利有利有利

有利

教学材料的性质

  1. 记忆性材料(短时记忆)。

  2. 要求理解、归纳的材料。

  3. 要求探索、发现的材料(理科)。

  4. 要求作出评论的材料(文科)。

有利有利有利

有利

班级群体的水平

  1. 群体目标海里到认同。

  2. 组织机构健全,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 人际关系趋向协调。

  4. 群体规范健全。

有利有利有利有利

学生的状况

  1. 属小学低、中年级的年龄段。

  2. 个体具有合理的习惯、爱好。

?(有争议)

有利

有利

3.有交往的需要。

有利

4.要求取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有利

项目

内容

小组学习

个别学习

1.教学组织能力不强。

有利

教学的

2.接受新事物较慢。

有利

状况

3.不愿墨守陈规。

有利

4.与学生交往时倾向于平等合作。

有利

  1. 转换。

转换方式一览表

情境特色

方式要点(备选)

情境

①观察;

1

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②朗读或快速阅读;

③听写;

④速算;

①分解定义要点;

理解(弄懂教材中的概

②按逻辑顺序整理;

2

念、难点和知识点之间

③对照;

的联系)

④归纳;

⑤演绎;

①填空;

探索(发现原先不了解

②预测;

3

的道理、规则、原理。

③假设;(想象);

一般多用于理科)

④反驳;

⑤求证;

⑥发现;

①草拟文件;

评论(针对已明确的内

②表述;

4

容发表见解。一般多用

③反思;

于文科)

④述评;

⑤在争论的基础上选择;

①实验;

操作(实地动手完成某

②给诗文作画;

5

一具体任务,并形成一

③设计;

定的技能)

④制作;

⑤小发明;

这是指教师将既定的学习材料或任务作教学法的加工,转化成学生易感兴趣的具体任务,以课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并同时设计出一定的问题情境。为什么如此?研究表明,只有使具体的学习任务转换为学生的问题时, 小组群体的思维才容易被激发,它们才容易进入真正的讨论,此时,学生们才可能在自然的情境中较为自觉地围绕特定的目的开展活动,努力完成眼前的任务。怎样选择转换方式?可参考上表。

  1. 步骤。确定课堂教学的整体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小组教学展开的程序,同时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应当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