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苏联近年来的一些改进主张
苏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走过一段曲折过程。二十年代即革命胜利初期,西方的“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分组教学法”等,曾经流行到苏联。例如,在小学按“五一劳动节”、“十月革命节”、“自然”、“社会”、“劳动”等题目组织学习单元,进行综合教学、小组教学,打破了班级授课制度。实行结果,学生学不到系统知识, 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三十年代,苏共中央发布决议,对此进行了严厉批判, 并且,明确重申;班级授课制应该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从此苏联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论证,使它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愈到后来,严格性发展到近乎机械化,凝固化的地步。
近些年来,他们虽仍然坚持班级授课制,但已经表现出灵活倾向,有变化,有新的发展。
例如,B·A·奥尼休(舒)克在课的类型方面主张,应该有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技巧的课,原来传统的复习巩固课应改为概括知识和使知识系统化的课。这种主张反映出他们对待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的新的理解, 主要就是认为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学过程应该更加积极化、深刻化。
又例如,M·M·马赫穆托夫提出“问题——发展性教学”的理论。从而也提出了跟传统教学论的教学过程论——教学阶段论不同的看法。他设想的问题性教学,包括了反映创造性思维逻辑和探究活动的几个阶段:1.问
题情境的发生与问题的提出;2.预想的提出与假设的依据;3.验证假设; 4.检验问题解决的正确性。他把教学分为“问题性”和“非问题性”两种。非问题性教学不同于问题性教学的主要之点是,教师仅仅是教教材,说明教材,而不有意识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新知识与行为方式的掌握,主要通过范例,运用再现方法进行。基于这种理论,他对课的类型和结构提出新的划分的主张。
首先,他把传统的课的类型概括为四类:
①学习新教材;
②改进知识、技能、技巧;
③学习并改进知识技能技巧;
④检查修正和评价。
其次,他把这四种一般类型,分别地同问题性教学和非问题性教学结合起来。
最后,得出八种类型:1.学习新教材的非问题性教学;2.学习新教材的问题性教学;3.改进知识技能技巧的非问题性教学⋯⋯8.检查、评
价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性教学。
又例如,被认为是苏联传统教学论代表人物之一的斯卡特金,在他1980 年出版的“现代教学论问题”中,又重新提出“综合的方法”问题, 承认过去的“课程结构隐藏着一种危险,整体被部分掩盖着,只看到树木, 看不到森林”,并且承认,过去所采取的“综合性的方法,现在已显得不够了”。他主张在保留传统的课程结构,不重复过去(按:指二十年代) 错误的条件下,应该探讨新的综合的方法。一些历史和文化学科的课题, 采取由文学教师,历史教师,美术、音乐、社会学教师等共同参加,并与学生组成联合力量进行教学,并有辩论会、文艺晚会等相配合。斯卡特金还提出合理地吸收程序教学思想的主张。他说:在苏联对程序教学的研究兴趣减弱了,“但是,在程序教学中,具有宝贵的教学论的可能性,运用这种可能性,是不应当受到鄙视的。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今天苏联对班级授课制也在考虑改革,并且,也在吸收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曾经批判否定过的西方的某些教学论主张和改革实验成果。当然,他们还是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原则,只是图谋有所改善和发展。这是与西方某些完全否定性的改革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