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教学密度的艺术

所谓密度,实际是指课堂教学中安排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容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密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教课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但密度过大,节奏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食而不化,所学知识接受不了;密度太小,节奏太慢,往往浪费时间,不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生气。因而应把握好课堂密度,对课堂教学节奏的张驰、强弱、快慢事先应认真设计。不仅新授课应该如此,复习课、巩固练习课等亦应如此。

某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节教材时,他深知学生在认识上要完成两个飞跃,那就是:

  1. 引导学生操作、推导、归纳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2. 应用公式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初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这两次飞跃,说明学生对圆柱体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过程,也就是从初步掌握、熟练掌握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学生是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所以这位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节教材时,第一课时只安排“推导、归纳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和“直接运用公式解应用题”的基本训练,至于“不直接给出底面积求圆柱体积”、

“逆向思维训练”等等就安排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了。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推导归纳出求圆柱体积的公式,然后再指导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教学达到了高潮。如此安排内容, 课堂密度得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中的“密度”,不仅指数量的要求,而且包括了质量的要求。要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每一分钟的作用,把时间用在刀口上,把功夫下到关键处。从复习旧课到引入新课,从提问到板书,从巩固练习到课外作业,都要抓住主要矛盾,讲求最佳效益。以旧导新,内容要精,时间要省,抓住重点,突破关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课内练习更多的题目,达到增加“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