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问题情境”与“阶段问题情境”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和教师在新课中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地怀有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牢牢地把握这一有利时机,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些创设于课堂教学初始时的整节内容概要性的问题情境称“全课问题情境”。它的基本要求一般有:

  1. 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的;

  2. 能包含本节教材的知识重点; (3)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迫切性。

如在讲授《猪肉绦虫》这节教材时,首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猪肉绦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使学生了解到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 幼虫寄生在猪体内,猪肉绦虫对人和猪的危害比较严重。接着就提出了如下三个全课情境问题:

  1. 猪肉绦虫有哪些适应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为什么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幼虫却寄生在猪体内?

    (3)怎样预防猪肉绦虫病?

这些问题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也为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

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以后,教师应努力保护并经常强化这种积极性。不断地创设“阶段问题情境”是维持学生学习热情、把课堂教学导向深入的好方法。这里所指的“阶段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围绕每一个全课问题情境创设的一系列小问题。比如在讲蜜蜂的舞蹈这一内容以前,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蜜蜂能向伙伴正确地报告在东北方向 5 公里远处,盛开着大片带花蜜的鲜花,蜜蜂究竟用什么绝招传递这种信息的呢?”在讲“叶的结构”中“叶肉”一节内容以前,可安排

这样两个问题:

  1. 叶的颜色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

  2. 许多叶子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腹面朝下?

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情境持续地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