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对学生典型的、普遍的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能设置最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错误不仅证明他们的知识还不够完备,而且也表明了学生具有的潜在的最近发展可能性。所以,教师应该把这种错误看作设置最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标志。

例如:在植物课的教学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常把马铃薯的块茎、葱、蒜的鳞茎、白菜的叶球都作为果实,理由是它们都能食用,也就是说学生抓住的是事物非本质的共同点。教师可用这个典型的、普遍性错误为依据设置问题情境。在五年级的植物课上,教学内容为“块茎与根状茎”。教师将黄瓜、蕃茄、马铃薯、蒜头、白菜这些实物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 并要求学生区分哪些是果实。许多学生凭借日常概念,认为所有这些都是果实。错误的回答暴露了知识的缺陷,激发了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这时, 教师要求学生回忆一下果实的主要特征:①果实由在花的位置上形成的子房构成; ②果实中有籽。这样就使学生有关果实的科学概念现实化,然后, 让学生仔细观察桌上的东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蒜头和马铃薯都不是由花结出的果实,他们还切开了这些东西,发现只有黄瓜与蕃茄有籽。这样, 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学生比较肯定地指出,以上几样东西中,只有黄瓜和蕃茄是果实,其他均不是果实。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呢?——新的问题产生了。这时,教师继续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教师让学生借助放大镜,

①从外部仔细对马铃薯与杨树的枝条进行比较;②寻找各自的幼芽,比较它们的分布;③将马铃薯制成薄的切片,点上磺酒,在放大镜下确定其内含的有机物质——淀汾;④在放大镜下观看马铃薯切片与杨树枝条的横剖面,发现其共同之处。通过以上一系列操作,学生作出了科学的结论,马铃薯不是果实,它是块茎,块茎和根状茎一样都是生长在土壤中的变态的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