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细致入微的观察

教师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教学临场决策的先决条件。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只有这样,才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情绪起伏,思维流向,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学生的问题,获得教育的主动权和最佳方法。如果平时没有下功夫观察,遇事就难以涌现出明晰而准确的感知,更谈不上体验和产生应变的能力了。此外,善于观察,可以使人见多识广,智力得到发展。这是因为接触信息刺激越多,信息储存量才越大,才能有新的判断和重新组合的方案。可见观察力是教师应变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劳动之所以称为创造性劳动,是因为虽有原则可循,但无框框

可套,创造性的重要表现就是教师对各个教育环节的审时度势,采取适宜的应变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临场决策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完整的教学系统,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组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附:教师的教学决策行为

教学是师生间一种错综复杂的理性活动,它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有人估计教师每天平均要作出 1300 个决策。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决策的有效性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议题。顾建民同志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决策问题,提出如下一些看法:

优秀教师之所以能驾轻就熟、硕果累累,无非是他们能自如地运用理性来指导教学行为。倘若教师只知其然,照搬典型教例,而不知其所以然, 那么就难于驾驭教学过程。具体地说,优秀教师成功的决窍就在于他们知道怎样从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所有行为中,选择与整个教学策略相吻合的特殊行为,并能预料该行为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师教学决策水平,应当诉诸、利用和提高教师的认识过程。有人分析了学生学习与教师的态度、思维和行为的关系,其结果是: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同时教师的这些行为是受他们思维和决策过程所左右的,而教师的思维和决策又是受他的信念、标准、风格、文化所影响, 那么,我们仅仅解释和改变教师的行为,而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教师的内在思维过程,则是徒劳无益的。这一看法确实切中时弊,入木三分。

教师决策大致可分为四类:计划(活动前阶段)、教学(相互影响阶段)、分析和评价(反馈阶段)和运用(投身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