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依据

首先,从史书编写体裁来看。教科书是篇章结构的通史。这样的教科书对反映某一时代特征的纵横关系是比较好的,但对某些人物、某些制度、某些事件往往需要跨阶段叙述,这往往就有被割断之弊,完整的历史发展被章节肢解。而我国古代编写的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史学评论等体裁,都是各有千秋的。串联教学,就是在学习篇章结构的通史时,重新组合史实,把篇章体提供的史实分解组合成微型的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这样,不同风格的编写史书的优点便可以互相补充,扬长避短。这其中,分解篇章结构的过程就是“提纲教学”。重新组合各种体裁的微型史籍的过程就是“串联讲授”。

第二,从思想方法上来看。串联讲授使传统教学中章节间的单线联系变成为辐射状联系,扩展了时间、空间的跨度,扩大了课本章节的视野, 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驰骋,促使他们善于联想, 积极探索。这种思维过程,使单维思维必定要向多维思维型转变。复杂的历史现象要多角度分析、思考,让学生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历史。

第三,“提纲教学,串联讲授”的作用是:强化记忆,开拓能力、激发思考、增进趣味,从而建立唯物史观,落实政治思想教育。串联讲授扩大了每一个 45 分钟内的知识容量,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了课堂上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效率。由于课堂上有归纳、有分析、有综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兴趣,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兴趣。学生上课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了出来,培养了读书能力,为从会读书到爱读书以致运用辅平了一条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

第四,“提纲教学,串联讲授”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它首先要求教师讲究教学方法,这样在备课时就必须钻研、切磋,教学研究落到了实处。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分析、归纳、对比、综合,没有灵活多变的教学语言是不行的。科学的结论、准确的概念、口语的解释要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行, 这就是说,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在备课过程中,框架提纲是不是准确?串联的各个知识点是不是科学?均要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做基础。如讲海洋称霸,十六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十七世纪的荷兰,十八世纪的英国,下一步呢?则是二十世纪的美国。这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一步跨两本书,历经二百年,能不能串联,必须有科学的知识做后盾。这样,教师必然要不断学习各种专题历史的知识,这也就会推动教师职后的再学习,知识的更新成为备课中的必修内容。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艺术的提高是应当大力提倡的。

第五,“提纲教学,串联讲授”脱胎于传统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 要讲得准确科学,还要讲得生动活泼,“讲”的功夫上要继承传统教学的要求,“提纲教学,串联讲授”是受到“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方法的启发,课堂气氛活跃,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而在板书上,还可采用沙哈洛夫的纲要图示法。总之。它对各流派的教学方法有“兼容并包”的需要和能力。提纲的要点,可用文字扼要表述,也可图示。各种战争经过、阶级

关系、政府机构关系等均可用图示来表述,人物、事件可用年表概述,横向联系的内容可用简表概括、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