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灵活分组模式

灵活分组又称灵活的内部分组,是 FEGA 分组的替代措施。顾名思义, 这种分组形式具有灵活变动的特点。根据学习进行情况,学生被编在同质的小组里学习,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回到异质的(或称混合的)小组

(班级)里学习,两种形式交替进行。

灵活分组也采用基础学程和附加学程的组织形式。不同于 FEGA 分组制的是,基础学程的教学不是在若干同质的(能力相同的)小组里进行的, 而是在异质的小组(班级)里进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之后,进行一次测验,以了解预定的学习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在限定的时间段落里把学生分配在三种同质的学程里:

  1. 对所有已达到基本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附加学程,并规定附加的学习目标;

  2. 对尚有 1 至 2 个学习目标未达到的学生提供复习的附加学程,经复习和测验及格后,按附加的学习目标学习;

  3. 对尚未达到任何基本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全面复习的学程,在其他方法和媒体的配合下进行全面复习。

下面描写了灵活分组模式的基本特征。

5、灵活分组模式 - 图1

事实上,学生不仅在各门学科之间有不同的学习速度,而且在一门学科的不同部分和不同学习材料之间也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因此,一个学生不仅应当被逐门学科地编入适合于他的组里,而且在不同学习目标上必须被重新编组。这一点,就需要通过十分灵活处理的内部分组来解决。例如, 一学生在代数课上对一定的代数题虽然已完全理解,但在心算上要比一般学生差。现在要通过分组教学的办法来提高他的心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根据他的数学上的中等成绩把他编入中等学习水平的组里,而应把他

与心算同样差的学生编在一个组里。这样,其他组的学生在练习代数或复习材料时,他们可以练习心算,以便通过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赶上和拉平心算上与一般同学的差蹑。

这一模式的优点主要在于:

(1)能根据精确的学习诊断对学生采取有的放矢的促进措施; (2)能根据明确的目标组织学习;

(3)在诸学程之间渗透性强,易于分合; (4)对学生的阶段选择不明显;

(5)学生在分组学程中滞留的时间短。缺点主要在于:

(1)学习组织的更换频繁,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合群; (2)大量的组织工作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在灵活分组方面还有另一个重要模式称“通过媒介系统实现的彻底个别化灵活分组模式”。这里举瑞典实行的个别化数学教学法( IM- Projekt=individualisierender Mathe-matikunterricht-Projekt )为例。

在个别化数学教学体系中,把 75 至 80 名学生组成一个大组。学生按

自己的学习速度钻研编好程序的学习材料。他们在一个大组里由 2 名教师

和 1 名助理照管。7 至 9 年级的全部教材分为 9 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材料由 A、B、C3 个作业本构成,每一作业本都设几部分作业题,它们之间主题相同,但作业题的难度与数量有明显区别。作业本 A 设 2 部分作业题,B 与 C 各设 4 部分。一作业本的所有各部分作业题都包括一个共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各部分还包括一些在内容上扩展了的附加题。附加题按其范围,各部分是不一样的。不设附加题的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依次逐级增加, 第四部分附加题最多。在每一个作业本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诊断一预测测验(DP=Die diagnostisch-Prognostischen Tests),借以确定学生适合于学习后一作业本中哪一部分的作业题,测定各该学习过的作业本中的学习成绩,检查学习后一作业本的条件具备程度。在整个一部分教材学完之后进行一次内容广泛的终结测验(PP),以了解该部分教材的学业成绩。除此之外,每一部分教材还有一个集体作业本(E),供集体教学或正面教学阶段复习之用。

下图对上述分组模式作了概略的描绘。

5、灵活分组模式 - 图2

这一分组模式的优点在于:①最大可能地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速度;②学习目标明确;③对许多学生来说可缩短学习时间。缺点在于:①过于强调认知学习而忽视了社会学习;②在设计必需的学习材料(包括学习计划和视听媒体)上过于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