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题的组编

  1. 注重科学性。

一是注重习题编拟的科学性;二是注重习题组配的科学性。教师在编拟和组配各教学单元习题之前,必须深入地分析研究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习题的知识覆盖面)和教学目标(习题训练应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层次)的要求,拟定双向细目表,确定各单元习题训练的取材范围、题目形式及数量。习题编拟和组配时,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并应尽可能反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习题的文字叙述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晰,每道习题都应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提供的条件应是准确完善的,答案应是确定和无可争议的。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可在日常教学中对备选习题先分组检测, 以其为地区性常模,进行“四度”(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分析后, 再将习题筛选、分类、编号和存档,为今后编科学化的习题训练资料,提供准确、客观地评选依据。

  1. 注重系统性。

系统性是对习题的组编提出的整体性规划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本学科的某一部分内容、一册书、甚至整个学段的习题组织与选编,通盘考虑,根据教材及知识与能力训练的要求,将不同内容、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特点的习题归并成套,然后再组合成一个统一的大系统,以避免重复的无效训练或遗留技能训练的漏洞。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分别

建立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指标体系,并依据这两种指标体系,有计划地在各个学习阶段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序列化的训练。

  1. 注重循序渐进。

这是指习题的组编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要求, 应从选编材料(习题)上,体现出练习的阶梯性。如数学中“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技能是在掌握了加、减、乘、除等运算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语文的写作技能是通过听、说、造句、看图写话、命题作文等一系列有计划地练习而逐步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合情合理,不能一次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简单的技能,开始就可训练学生掌握其完整心智活动方式;对于复杂的技能,则可把它先分解成简单的、然后再过渡到复杂的、综合的心智活动训练。

  1. 注重多样性。

指习题的内容、形式与设计解题方法要多样性。在兼顾各方面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某些重点知识,可从多个侧面设计训练习题,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获得有关的解题技能。题型要避免单一,按照系统性的要求,在某一学段的习题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熟悉的掌握各种题型。在进行有关的复习训练中,还应组编不同类型习题的专门训练序列,以使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另一方面,要注意设计和编拟多解性习题, 组织一题多解的训练,避免学生形成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克服学习定势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