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针对性地调节不正常的临课心理。
即是要确认不正常的临课心理特征,找出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以消除不利因素。
加拿大心理学家塞里指出,生理上的紧张反应并不依赖于紧张源(即引
起紧张状态的那些刺激)的性质。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本身并不会导致教师过度紧张。以往我们把情绪的紧张归结为客观原因造成的,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紧张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教师课前的心理状态,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认识通过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使教师身体机能发生某些生理变化,并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工作及其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课前情绪紧张常常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短促,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出现这种紧张情绪的原因主要是“虚荣心”、“争强好胜”、“爱面子”、“过去失败的体验”等杂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这种紧张情绪,那些对教学工作毫不在乎,目空一切,随心所欲,应付差事的教师是不会出现紧张状态的。当然,这里并不是倡导教师为减少心理紧张而怠慢、应付工作。其实, 紧张情绪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而且在解决问题时,适度的紧张情绪可以使人兴奋、愉快,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问题的解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紧张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 U 型曲线”, 即情绪消沉、淡漠不能激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也不高。在一定范围内,情绪的紧张强度增加,解决问题的效率也随之增加,直至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情绪紧张强度的提高会造成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应当指出,这条曲线的形状和顶点是随人而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