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引导学生对各种矛盾的事实、现象、数据进行观察、对照、分

析,通过客观事实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的 动作方式的需要,从而形成问题情境。

例如:在一节解剖课上,新教材的内容是要阐明红细胸的结构和功能。教师首先通过阐述,帮助学生再现原有知识,他指出,有机体的生命

基础是物质代谢,组成有机体的细胞需要营养和氧气,氧气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肺,然后由血液把氧从肺运送到全身组织。接着,教师提供具体数据: 已知:人全身约有 4000—5000ml 血,可溶解约 12—15 的氧,而人体对氧的最低需要量比血液中可溶解的氧高约 100 倍。这一矛盾的事实使学生隐约地预感到,氧在血液中除了以物理性溶解状态(事实证明氧在血液中溶解量极微)存在外,还具有另一种不为学生所知的存在形式,而且这一定与血液中除水分以外的其他结构成分及其功能有关。由此可见,教师正是在通过矛盾,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的,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了解血液的其他结构成分——血浆蛋白和红细胞(其中又以红细胞居多),接着又通过试验发现红细胞中内含血红蛋白,并在分析血红蛋白的功能的基础上,发现血液运输的氧可与血红蛋白形成化学的结合状态存在于红细胞内。正常人体每 100 毫升血液

的血红蛋白的浓度约为 15 克,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 1.34 毫升氧,故每 100

毫升动脉血中氧的含量为 20 毫升左右;而每 100 毫升血液中氧的溶解量仅为 0.3 毫升,只占含氧总量的 1.5%。根据上例可见,新知识、新的动作方式的掌握和未知东西的探索在解决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