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早期)

(Jidujiao)奉上帝之子救世主(希伯来语称“弥赛亚”,希腊文作“基督”)耶稣为主要崇拜偶象的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大教派, 均以“圣经”为主要经典,是当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通常把基督教在世界上古史时段内的形成和演变为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宗教的漫长过程称作早期基督教或原始基督教。该教是公元 1 世纪 30 年代—60 年代犹太人反抗罗马征服者斗争的产物。以色列一犹太民族是西亚弱小民族,历史上曾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后多次为大国所灭。公元前 1 世纪,罗马侵入巴勒斯坦,施行暴政,犹太人苦难到达顶点。他们多次起义均遭血腥屠杀,陷入愤怒与绝望中,不得不到宗教领域寻求出路。而传统犹太教也在尖锐民族和阶级斗争中分成许多具有政治色彩的派别,基督教便是犹太人下层教派中分化出的小宗派之一。据《圣经》记载,该派由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创建。耶稣据说是上帝独子,为救人类于公元元年 12 月 25 日降生人间。他构建思想体系,培训门徒,四处传教,被罗马的叙利亚巡抚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3 日后复活升天,将重返人间,建理想的上帝之国。目前尚不能确定历史上是否真有耶稣其人,但可确认基督教最初是下层群众运动的结果,是被压迫者的宗教。初期教义主要有:崇拜上帝耶和华为唯一神,信仰基督降临并信仰得救,简单化的札仪。与犹太教根本不同之处是信仰基督得救论,且信仰者不分民族, 均可入教,这就打破了犹太教的狭隘民族界限,成为一种开放性的世界宗教。此外,早期基督教在创立时还带有鲜明政治色彩,鼓励人们推翻罗马与犹太上层统治,建立无阶级压迫、无私有财产的新社会。其社会成分主要是下层劳动群众,因而为罗马政府与犹太上层所不容。许多信徒被处死,组织被解散。但帝国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人民的失望却造就出一批批新信徒。殉教者视死如归的勇气和信徒们精诚团结的精神也鼓舞了众多的后来人。基督教很快在公元 1 世纪中叶至 2 世纪的帝国城乡广泛传播开来,教会组织、经典文献、宗教仪典逐渐形成、完善。随着该教发展壮大,一些中等阶级和富人加入教会,在组织中因其富有文化素养和捐资能力而逐渐取得领导地位。到 2 世纪中叶,业已编定的《新约大全》中增加了泛爱、忍耐和服从权柄的内容。于是基督教开始演变成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宗教,为帝国政府所容忍。在 3 世纪,教徒已发展到约 600 万。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时(约 245— 305),对基督教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镇压,企图恢复罗马教不可挑战的地位。几千名教徒被杀,教堂被拆毁,《圣经》被焚烧,但基督教仍保持着充分活力。君士坦丁称帝(306—337)后,改变政策,利用基督教为帝国的精神支柱和统治工具,企图摆脱帝国危机。313 年颁布《米兰敕令》,正式宣布基督教合法,使它同国家政权结合到一起。为了进一步发挥基督教的统治工具作用,君士坦丁大帝于 325 年在小亚尼西亚主持召开该教会议,统一教义, 消除派争,健全教会组织。尼西亚会议标志基督教实际上完成了由被压迫者的宗教向统治阶级宗教的转变,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80 年(另说 392 年) 罗马皇帝独尊基督教,正式确认该教的国教地位。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370-1.bmp}

(郭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