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

(diyige wunian jihua)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1957),是依据苏联经验,由陈云、周恩来、李富春等负责,于 1951 年至

1955 年 2 月编制的。1955 年 7 月 30 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 694 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围绕这些基本任务,又规定了各项具体任务。“一五”计划的总投资额为 766.4 亿元,折合黄金 7 亿两以上,是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1956 年提前实现了所规定的主要指标, 1957 年超额完成了计划。不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前实现,经济文化建设亦取得巨大成就。五年内,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 493 亿元,超过原计划 427.4 亿元的 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全国实际基建投资 550 亿元,折合黄金 5.7 亿两以上。其中工业部门占 42.5%。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占 85

%,轻工业占 15%。施工项目 10000 个以上,其中限额以上的 921 个。到 1957

年底,全部建成投产的有 428 个,部分投产的 109 个。新增固定资产 440 亿

元,其中新增工业固定资产 214 亿元,超出旧中国近百年积累的工业固定资产的 60%左右,在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和有线电的制造工厂等。出现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钢铁基地,包钢、武钢亦先后开始施工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化工、机械、建材、森林、纺织等亦有一批项目投产。1956 年 9 月 9 日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

机。1957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 604 亿元,比 1952 年 484 亿元增长 25%,

五年内每年平均增长 4.5%。工业总产值达 784 亿元,比 1952 年 343 亿元增

长近 1.3 倍,平均每年增长 18%。钢产量由 1952 年的 135 万吨增至 535 万

吨,为 1949 年的 33.9 倍。五年内新建和修复铁路一万多公里,使铁路运营

里程达 2.67 万公里,比 1952 年增长 17%。公路通车里程 25 万公里。内河航运、空运、邮电事业、外贸都有较大发展。文教、科研、体育、卫生事业也有显著发展,全国职工人数达到 2451 万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职工平均工资达 637 元,比 1952 年增长 42.8%,农民收入增加约 30%。总之,达到了“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的要求,初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一五”期间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李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