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

(1672—1725)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 年 10 岁的彼得与其兄伊凡五世同时即位,因彼得年幼、伊凡多病痴钝,由其姊索菲亚摄政。彼得随母退居莫斯科近郊,在此组建两个游戏兵团——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和谢苗诺夫斯科耶兵团,习武练兵,这两个兵团日后成为他的嫡系。1689 年索菲亚策动俄国的常备军——射击军叛乱,预谋刺杀彼得。事泄,彼得亲率游戏兵团粉碎了叛乱,索菲亚被投进修道院。归政之初,彼得于 1695 年 1

月和 1696 年 5 月两次远征亚速,最终占领亚速,取得亚速海的出海口。为夺得黑海出海口,1697 年派出“大使团”到西欧各国游说,以建立反土耳其联盟。此外,“大使团”考察了西欧各国军事、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彼得本人乔装为下士随团前往,曾在荷兰萨尔丹的一所造船厂作木匠学徒,在英国的泰晤士河畔的一家造船厂学习造船理论,走访英国皇家协会、格林威治天文台、高等院校,拜谒牛顿等学者,旁听英国国会辩论,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1698 年 8 月中断考察,回国平息索菲亚再度策动的叛乱。随后,彼得开始了俄国的欧化进程,着手进行涉及各方面的改革。他毕生重视军事改革, 使俄国军事逐步走向正规化。建立包括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的、拥有 20 万人的

正规陆军,创建由 48 艘战舰、大批快艇和 28000 名水兵组成的海军舰队。实行义务兵役制,颁布军事法规,设立军衔制,并办军事学校和学院。他大力发展工业,国家对贷款和提供劳动力等方面予以优惠。到 1725 年,俄国的手

工工场由原来的 21 个发展到近 240 个,涉及冶金、纺织、造纸、造船等基本工业领域。彼得大力扶植国内贸易活动,对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大刀阔斧地改革国家行政机构,废除了臃肿重叠、职责混乱的旧衙门制度,取消了波雅尔(意为大贵族)杜马,建立了作为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九人枢密院(也译成参政院),在 1718—1721 年间成立了 11 个专门委员会(也译成院)。

先后把全国划分为 8 大省(后增至 11 个)和 50 个州。各省总督一人,直接由沙皇任命,并听命于沙皇。1721 年实行宗教改革,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总局, 总局长一职由非宗教人士担任,使教会从属于世俗政权。1714 年 3 月颁布“一子继承法”,规定贵族只能把土地和其他不动产传给一个儿子,防止土地分散,进一步巩固了大地主贵族的土地所有制。1722 年颁布《官职等级表》, 文武官职各分为 14 级,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和门阀观念,量才使用,论功取士。彼得对科学文化事业贯注巨大热情,先后开办算术、造船、航海、医护、矿业、工程技术学校,培养各方面专门人才。要求 10~15 岁贵族子弟必须上学,并学会算术和一门外语,否则剥夺贵族特权,甚至规定,不毕业者不得结婚。还建立俄国第一个印刷所、博物馆、图书馆、剧院。1699 年下令采用儒略历。1703 年创办第一份报纸——《新闻报》,并亲任主编,并简化了俄文字母。1724 年筹建俄国科学院。在生活习俗上要求欧化,禁止人们留胡须, 禁止穿俄国旧式长袍。商人可蓄须,但要纳税。彼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满足了地主阶级和新兴商人阶级的利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在进行国内改革的同时,彼得不断对外发动战争。1700—1721 年与瑞典进行了 21 年的战争(史称北方大战),获得胜利,夺取了波罗的海

沿岸的大片领土和波罗的海出海口。战争期间,于 1713 年把首都从处于内陆的莫斯科迁至濒海的彼得堡。1721 年 10 月,枢密院封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1725 年 1 月 28 日彼得因病死于彼得堡。

(高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