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长沙会战

(sanci changsha huizhan)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湖南长沙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三次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 年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长沙为中南地区军事重镇,国民党政府军第九战区指挥中心所在地。1939 年3 月日军占领南昌后,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消灭第九战区主力,调集

  1. 余万兵力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会攻长沙。第九战区以 16 个军 20 万人的兵力,利用山岳江河组织防御。9 月 14 日,日军两个师团自赣北发动进攻,在遭到猛烈反击后退至原阵地。鄂南日军由通城南犯,也被击退。湘北是日军主攻方向,18 日,日军向新墙河北岸中国守军阵地发动攻击,经 5 昼夜激战突破中国守军阵地,强渡新墙河,推进到汨罗江一线。26 日,强渡汨罗江。29 日,主力进抵长沙外围。10 月 2 日,中国守军发起反击。日军遭到严重打击后,加之粮弹告罄,于 10 月 3 日北撤,中国军队跟踪追击,至

10 月 6 日恢复原有阵地。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 年 9 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1941

年 9 月,日军为消灭长沙一线的国民党政府军主力,调集 4 个多师团及海空

军共 12 万余人,再次进攻长沙。驻守长沙地区的中国军队有 14 个军 30 余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逐次防御。9 月 7 日,日军攻击大云山中国守军, 双方在大云山西南麓港口地区展开激战。18 日,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中国守军坚守工事顽强抵抗。日军用飞机大炮猛轰守军阵地,并发射毒气弹,突破中国守军阵地。20 日,突破汨罗江防线,强渡汨罗江。26 日,渡过捞刀河。28 日,进入长沙。国民党政府军 6 个军在长沙东南地区进行反击,洪源洞地

区中国守军南渡汨罗江,南北夹击日军。10 月 1 日,日军突围北撤,10 月 8

日全部撤往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原有阵地。此役日军伤亡 3 万人左右,

中国军队损失约 10 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 年 12 月下旬至 1942 年 1 月中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配合其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的进攻,牵制中国军队南下增援英军在港九及缅北的作战,发动了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 年 12 月,日军以 3 个师团 1 个旅团约 7 万余人,配以海、空军及炮兵、战车

部队,分两路进攻长沙。另以 1 个师团在南浔路进行牵制作战。第九战区以

14 个军在湘北、赣北组织防御。12 月 24 日,日军分八路强渡新墙河。28 日, 突破汨罗江防线。中国守军以一部兵力节节抵抗,主力向金井以东及铁路以西地区迂回。31 日,日军进至捞刀河、浏阳河,从三面包围长沙。1942 年元旦,日军两个师团对长沙发起猛攻。守军第十军奋勇抵抗,阵地失而复得。葛先才团坚守阵地,最后仅存 58 人。4 日,中国守军以 9 个军的兵力对日军反包围,发起全线反击。日军向东、北方向败退,15 日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 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李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