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现代史

(faguo xiandaishi)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法国历史。开端标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说为 1899 年“保卫共和国”政府的成立。可分为 4 个时期。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从德国手中获取新的殖民地, 扩大殖民掠夺,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得到德国巨额赔款(至 1931 年达 80 亿金马克),经济恢复和发展较快,1921—1929 年工业生产增长 1 倍多。战后初期革命运动一度高涨,1920 年法国共产党诞生。政治上实行多党制政体,常由观点相近的政党联合进行竞选和组阁。1924—1926 年,第一次出现由激进社会党等组成的“左翼联盟”执政,采取允许公务员组织工会等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措施,反映资产阶级统治策略的调整。外交上力图削弱德国, 与波兰、捷克斯洛代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结盟以防范德国。1923 年, 与比利时共同出兵占领德国鲁尔。欧洲大国地位逐渐受到削弱。1924 年后推行对德和解政策,接受道威斯计划(1924),签订洛迦诺公约(1925),签署非战公约(1928)。

1930 年爆发经济危机,持续至 1935 年。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大幅度下降,

失业人口剧增,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势力活跃。1934 年 2 月 6 日,数万武装法西斯分子包围议会所在地波旁宫,企图推翻共和国。人民阵线运动兴起。1934 年 7 月,共产党和社会党签订“统一行动公约”,实现联合,次年 7 月与激进社会党等左翼政党组成反法西斯人民阵线。1936 年 6 月,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推行进步的改革措施,起到阻止法西斯上台的作用。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巴尔都任外长期间(1934 年 2 月—10 月)采取对德强硬政策,试图联合苏联遏制德国。后逐渐转向绥靖政策,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 年 9 月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 年 9 月 1 日德

国入侵波兰后,虽于 3 日对德宣战,实际上宣而不战,战备松弛。1940 年 5 月,德国攻入法国,英、法联军溃败。6 月 22 日,贝当政府投降。东部和北部由德国占领,贝当政府迁往南部城市维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国防次长戴高乐在伦敦开创“自由法国运动”,进行抗战。国内抵抗运动蓬勃发展。1943 年,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为抵抗运动领导核心。1944 年 6 月改组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4 年 6 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法军和内地军与盟军配合,至 1945 年 3 月基本解放法国。

法国光复后,临时政府解除人民武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1946 年 10 月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7 年 5 月将议会第一大党共产党排挤出政府。政党斗争激烈,内阁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不稳。经济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 年工业产量达到战前 1938 年水平。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发起组织欧洲煤钢联营和“共同市场”、“欧洲原子能联营”。企图恢复殖民统治,发动印度支那殖民战争(1946—1954)、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和镇压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的战争(1954—1962),致使财政枯竭。外交上追随美国,参加冷战,加入北约,国际地位下降。

1958 年 5 月,极端殖民主义分子在阿尔及尔发动叛乱。6 月 1 日,戴高

乐再度出山组成新内阁。9 月,第五共和国成立。此后政局较为稳定。自 1958 年起,戴高乐长期担任总统。1968 年爆发“五月风暴”。1969 年,戴高乐辞

职。在其任内,法国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求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反对美国充当欧洲霸主,1966 年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机构。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倡导欧洲合作,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实现法德和解。与苏联东欧保持良好的关系, 1964 年和中国建交。经济上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68 年国有化企

业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的 33.5%,居西欧首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960

—1970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 5.6%。197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持续萧条,左翼政党力量大增。1981 年,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密特朗出任总统。

现代法国的文化继承了历史上的优秀传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流派繁多,成果硕硕。文学上的主要代表作有:罗曼·罗兰的《欣慰的灵魂》、路易·阿拉贡的《真实的世界》、安德烈·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娜塔利·萨洛特的《金果》等。在哲学上,法国涌现出两位存在主义大师阿尔贝·加缪和让·保尔·萨特,他们著有大量哲学著作、小说和剧本,影响巨大。(杨宁一)法国人民阵线运动(Faguo renmin Zhenxian yundong)

法国人民组成统一战线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运动。30 年代初,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1934 年 2 月,数万法西斯分子向国会大厦进军,企图推翻共和国, 夺取政权。为有效地打击法西斯势力,1934 年 7 月,社会党和共产党签订《统一行动公约》。1935 年 7 月 14 日,包括社会党、共产党、激进党在内的 69 个左翼党派和团体举行反法西斯集会和游行,标志着人民阵线的正式形成。1936 年 1 月,人民阵线公布其纲领,在 4—5 月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取得多数席位。6 月组成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人民阵线政府,进行社会改革, 解散法西斯组织,实行每周劳动 40 小时法,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 保障工会权利,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部分军事工业国有化,国家监督法兰西银行。人民阵线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社会党和激进党与垄断资本妥协。1937 年 2 月,政府宣布暂停实施人民阵线纲领。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在其内部引起严重分歧。1938 年激进党人达拉第总理签订《慕尼黑协定》, 10 月将反对协定的共产党开除出人民阵线,11 月激进党亦退出。人民阵线瓦解。该运动对于制止法国走上法西斯化道路,推进社会经济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杨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