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

(Mingtaizu Zhu Yuanzhang 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濠州锺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佃农。少时穷困,17 岁在皇觉寺出家,遇荒旱,不得不到外地化缘游食,生活十分艰苦。他自己曾回忆这段生活说:“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西风鹤唳,俄渐渐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其汤。”(《御制皇陵碑》)数年的磨炼使他增长了阅历和本领。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以“度量豁达,有智略”被视为心腹,并嫁以养女马氏。郭子兴死后,他便成为这支农民军首领。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废除元代一些苛政。时刘福通转战于两淮,河南等地,迫使元军无力南顾;而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的元军势力较为薄弱。于是,朱元璋利用有利形势,很快控制了皖南及浙东的东南部地区。在打下徽州(今安徽歙县)时,他采纳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卷136《朱升传》)的建议,以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实行屯田。还聘请浙东地主文人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到应天(今南京)参政。至正二十二年, 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二十三年,困守安丰(今安徽寿县南)的韩林儿、刘福通遭张士诚袭击,刘福通遇难牺牲,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安置在滁州(今安徽滁县)。此后,朱元璋西灭以武昌为据点的陈友谅,东败以平江为据点的张士诚。二十六年,发布讨伐张士诚的檄文——《平周榜》,公开诬蔑红巾军“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接着他又派大将廖永忠在瓜州凿船沉溺韩林儿于江中。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完全蜕化成了地主阶级的代理人。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占有东南半壁江山后, 就派大将徐达北上伐元。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不久,以应天为南京。同年,北伐军攻占大都(今北京),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明朝建立后,在四川存在着割据政权夏,在西北、云南等地存在着元朝的残余势力。朱元璋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为了防御逃亡到上都的元顺帝及其后裔卷土重来,在长城一线遍立卫所,分军把守,修城屯田,并分封诸子为王,以亲王守边,专决军务。

他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隶;减免赋役;严惩贪污;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 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明初社会生产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洪武九年(1376),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各设左右布政使一人,掌管财政和民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法庭和监狱,长官为按察使;设都指挥使司掌军政,长官为都指挥使。布、按、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直接由朝廷指挥。在中央于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取消丞相,提高原先在中书省以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直接听命于皇帝。朱元璋以皇帝兼行宰相职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高峰。他对军事机关也进行了改革,使军权也控制在自己手中。此外,还设立了锦衣卫和巡检司,以侦察、监视大臣。他又与谋臣刘基商定, 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答卷只能以朱熹等人的注为依据,以培养驯服忠顺的官僚。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极大地加强了。

(马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