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文明

(Aiqin wenming) 通常指分布于爱琴海域及邻近陆地、岛屿上的类型相似的古代青铜文明(前 3000 年代末—前 2000 年代末),主要成分有以克里特岛、昔克拉底群岛为代表的“克里特文明”和以希腊半岛南部迈锡尼为代表的“迈锡尼文明”。该文明得以发现并被较深入地加以了解主要仰赖于德国考古家施里曼(1820—1890)与英国考古家伊文斯(1851—1943)等人的考古发现以及英国古文字学家文特里斯(1922—1956)对线型文字 B 的破译。根据目前材料,公元前 3000 年代,克里特进入早期青铜时代或铜石并

用时代,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公元前 2000 至前 1700 年间,至少在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札克罗四地形成了君主制国家,其主要证据为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其中克诺索斯宫规模最大,宫殿以及周围建筑物约可容纳 8 万居民。公元前 1600 年左右,许多宫殿被毁。由于无火烧、设防的痕迹,可能系地震使然。不久,各地宫殿得到重建,克里特文明进入繁荣期。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有明显进步,宫殿规模宏大,设计奇巧,如克诺索斯宫占地 20000 多平米,依山而建,宫室环抱,有“迷宫”之称。许多屋壁还饰有充满自然祥和气息的壁画。更令人惊异的是克里特的宫殿竟无防御工事。考古材料表明,克里特同希腊半岛、埃及、小亚细亚等地有广泛的商业联系。这时的文字已转变为线型文字 A(尚未被释读),并在约公元前1450 年进一步发展为属印欧语系的线型文字 B,系由希腊半岛传来。约公元

前 1400 年,克里特的宫殿相继受到人为破坏,估计系大陆希腊人所为。自此,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一,文明中心移向希腊半岛。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问题目前仍未解决。迈锡尼文明形成于前 16 世纪上半叶。这是目前可确认的属印欧语系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文明,以南希腊为中心,辐射到中、北希腊。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君主国家的兴起,伴之宫殿、卫城以及宏大的王室陵墓、众多线型文字 B 泥版文书等物质附属物。这些国家的典型代表是位于南希腊阿哥利特地区的小国迈锡尼、梯林斯、派罗斯。与克里特文明明显不同之处在于迈锡尼文明充满好战尚武气息。因防御需要,迈锡尼式的宫殿均建于山丘顶部,有坚厚城墙环绕。尽管线型文字 B 泥版文书的发现与释读有助于窥视迈锡尼社会结构,但由于史料数量、功能的局限,该文明时期的国家制度、社会经济关系等问题均悬而未决。前 12 世纪,整个希腊及爱琴海岛屿的青铜文明衰落,宫殿、城墙、巨大的王陵、线型文字 B 等物质与精神文化成果被某种力量一扫而光,从而被后人所遗忘。通常认为这是处于氏族部落社会中的多利斯人南下的结果。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360-1.bmp}

(郭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