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会议

(Ya feihuiyi)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也称万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国家相继独立,面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联合发起召开此会议。宗旨为促进亚非国家的合作与睦邻关系,讨论与会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24 个国家接受邀请,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帝国主义妄图加以破坏阻挠,制造舆论,施加影响,挑拨与会国之间关系,并利用台湾特务在中国代表团包乘的印度航空公司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 11 人遇难。会议于 1955 年

  1. 月 18—24 日举行。在全体会议的发言中,少数与会国代表背离会议宗旨, 提出亚非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反对共产主义”,借口“颠覆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影射攻击中国。19 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分发的书面发言外进行补充发言,针对帝国主义的阴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亚非国家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在反对殖民主义问题上有共同基础,应该互相了解、尊重、同情和支持,表示中国是为了求同而不是为了求异而来的,并就宗教信仰等有关问题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发言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赞扬,求同存异方针被普遍接受。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的努力下, 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 等 7 部分,谴责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宣 布一切国家的人民享有自决的权利, 支持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独立斗争,倡导以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号召亚非国家发展全面的经济与文化合作。会议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与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起到推动亚非人民联合反帝反殖的作用。会议为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杨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