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史

(riben xiandaishi)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日本历史。1918 年的米骚动是日本现代史的开端。它包括大正(1912—1926)、昭和(1926— 1989)、平成(1989—)三个天皇年号。这段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标,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1918—1945)是日本帝国主义走上法西斯化道路和法西斯彻底灭亡的历史。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外侵略:1918 年出兵西伯利亚、1927—1928 年出兵中国山东、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 1941 年挑起太平洋战争,大体平均每 5 年就发动一次侵略战争。在侵略战争中,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发展起来。法西斯势力的增强又促使日本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中彻底崩溃。1945 年以前的日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都与其侵略战争和法西斯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第一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1918 年至 1930 年是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确立起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政府专制和军部骄横跋扈,要求政治民主的潮流不断高涨。从 1912 年开始的“大正民主运动”在这一阶段达到高潮。1918 年爆发规模空前的群众革命暴动“米骚动”。在人民斗争推动下,1924 年起出现了 8 年政党政治时期。但同时,以“犹存社”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民间法西

斯团体和以“改造国家”为目的的军部法西斯势力活跃起来。1931 年至 1936 年是第二阶段。世界经济危机袭来后,日本处于国内外矛盾的漩涡之中,为摆脱困境,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军部和民间法西斯势力勾结,发动“三月事件”、“十月事件”、“五·一五事件”、“二·二六事件”等一系列政变,加速了自下而上的法西斯化进程,加强军部对政府的干预和控制, 1936 年建立了军部控制下的法西斯政权。在经济上,国家政

权与财阀结合,建立准备大规模战争的军国主义经济。1937 年至 1945 年 8

月是第三阶段。 1937 年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在战争过程中加速自上而下的法西斯化进程。军部与垄断财阀进一步勾结,推行经济的全面军事化,把金融、产业、人民生活各方面都置于总动员体制之下。1940 年 9 月, 签订日德意法西斯同盟条约。同年 10 月,建立“政治新体制”和“经济新体制”,最终确立了法西斯体制。1941 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国内法西斯专政达到顶峰。在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打击下, 1945 年 8 月日本法西斯投降。

第二时期(1945 年至现在)是日本从战败中迅速重新崛起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走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道路,用较短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为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战后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与这一基本线索密切联系在一起。

第二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945 年 8 月至 1955 年是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当局主导下,日本进行了以修改宪法、解散财阀、农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明治维新遗留的历史任务,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变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国家,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1 年签订“旧金山和约”,成为主权国家,确立了日美同盟关系。

1955 年完成恢复经济的任务。同年,保守势力联合起来成立自民党,形成了

55 年体制。1956 年至 1973 年是第二阶段,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政府制定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符合国情的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1956 年至 1972 年出现三次经济“大景气”,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速度增长。60 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外交上逐渐实行独立自主政策。1956 年与苏建立外交关系,加入联合国。1960 年,与美国签订具有对等军事同盟性质的《新安保条约》,日美关系向“伙伴关系”转化。1972 年与中国恢复邦交。1973 年至现在是第三阶段。1973 年日本爆发战后第 7 次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减缓,进入低速平稳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大体为 4%,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随着经济势力的膨胀,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动向愈发明显。80 年代初,日本雄心勃勃地提出,从“模仿和追随的文明开化时代” 迈向“首创和领先的文明开拓时代”,即所谓“第三次远航”。日本这种发展势头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日本现代史始于何时,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除 1918 年说外,尚有 1890

年说和 20 世纪初说。日本大部分学者认为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属于近代史范畴,二战结束后进入现代史。中国学术界同意此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金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