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

(Liening,ЛeниH,1870—1924)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首届人民委员会主席。原姓乌里扬诺夫,1870 年 4 月 22 日生于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887 年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遭流放。翌年,回到喀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89 年秋迁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组织了当地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3 年秋移居彼得堡。1894 年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批判了民粹主义观点,论证了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提出了工农联盟思想和建立工人政党的任务。1895 年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同年 12 月被捕入狱。1897—1900 年被流放。其间,写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从思想理论上完成了粉碎民粹主义的任务。1900 年,在国外创办《火星报》,为建党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1903 年,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布尔什维克。1905 年回国领导革命。1907 年再次流亡国外。1901—1907 年期间, 写了《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著作,批判了机会主义,奠定了建党的理论基础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1908 年,写了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912 年,领导了在布拉格举行的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领袖们的叛卖行径,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经过对帝国主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 1915 年和 1916 年写了《论欧洲联邦口号》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全面阐述了帝国主义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结论。1917 年二月革命后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7 月,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迫害转入地下。8—9 月间写了

《国家与革命》,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0 月,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全党实际转向武装起义。11 月 6—7 日,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1 月 8 日,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主席。1918—1920 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领导苏维埃各族人民粹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期间,总结了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际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并极为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18 年写成《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批判了考茨基的机会主义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1919 年,主持召开了共产国际成立大会。1920 年,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策略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途径。国内战争结束后,及时领导党和国家转上和平经济建设与新经济政策的轨道,提出了通过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1922 年底,健康状况恶化。在病重期间,口授了《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和书信。这些著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极为重大,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在苏俄的命运问题;总

结了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发展了在以前论著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观点和原理,指明并论证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道路。这些思想构成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计划。列宁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于 1924 年 1 月 21 日逝世。

(段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