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会盟碑

(Tang bo huimenbei) 唐长庆元年(821)唐朝与吐蕃会盟后所立之碑,也称“长庆会盟碑”或“舅甥联盟碑”。时唐穆宗继皇位,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派使臣朝贺,后又遣使请盟。当年十月十日,唐廷派大理卿刘元鼎为使,与吐蕃使伦纳罗在长安西郊会盟,其主要内容为重申友好交往,各守本境,以及驿使来往路线和供应问题。唐长庆三年、吐蕃彝泰九年(823)将会盟内容刻成石碑立于今拉萨大昭寺前。碑身呈方柱形,高 4.76、宽 0.95,厚

0.50 米。向西的一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刻会盟全文,汉文是直行,共 6 行, 每行 84 个字,藏文是横出,共计 77 列,两侧用汉、藏文字刻参加会盟官员的姓名、职位。向东的一面用藏文记叙吐蕃的起源,唐蕃友好的历史以及这次会盟的经过。它是自唐以来汉藏友好交往的物证,也是研究吐蕃历史的重要文物。现摘录碑文如下:“⋯⋯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善, 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和矣。⋯⋯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 不相侵谋封境,⋯⋯须和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 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善于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 兹乃合其大业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然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长庆会盟后,一直到唐末,双方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