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

(Deyuejin yundong) 1958 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出现的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的运动。“大跃进”口号是 1957 年 11 月 13 日《人民日

报》社论提出的。同年 11 月 18 日毛泽东在莫斯科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

会议上提出的 15 年赶上或超过英国的口号,成了大跃进的奋斗目标。公开提

法是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争取 15 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内部要求是 7 年赶上英国,8 年或 10 年赶上美国。1958 年经过一系列的中央会议和反右倾、“插红旗,拔白旗”,批“观潮派”“秋后算帐派”,批判张奚若 1957 年 5 月 13 日提出的“四大偏差”(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

往、迷信将来)等,到提出总路线,正式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对 1958 年的生产指标,3 月成都会议确定钢产量 624 万吨,比 1957 年增长 19.2%(内部掌握 700 万吨,增长 33.5%),粮食3920 亿斤,比 1957 年增长 5.9%(内

部掌握 4316 亿斤,增长 16.6%)。8 月 17 日至 30 日的北戴河会议决定翻一

番。确定在今后四个月内为完成全年 1070 万吨钢而战(当时只完成 450 万吨)。会议还决定 1959 年粮食产量达 8000~10000 亿斤,钢产量达 2700~ 3000 万吨。时间紧、任务重,于是来了个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一切部门都要保证“以钢为纲”,“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省地县乡党委第一书记挂帅,亲临指挥,全国动员了约 6000 万至 9000 万人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铁炼钢)群(群众运动),数百万座小高炉齐放“卫星”。由于主要劳动力去炼钢,丰产的粮食未能收获。经过三个半月苦战, 12 月

19 日中央宣布大战“告捷”,完成了“1070”的任务,但合格的钢只有 800 万吨。与此同时,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开展“全民大办”。郑州会议时,发现了大跃进中的一些错误,并加以纠正,但很不彻底,因而 1959 年的庐山会议后,继续大跃进,大反右倾,大批所谓“比例失调论”,生产上仍是高指标。伴之而来的瞎指挥、浮夸风又泛滥起来。直至1960 年冬才被迫停止“跃进”。“大跃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

受到极大损失,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积累率由 1957 年的 24.9%增至 39.6

%。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工业总产值增长 1.3 倍,农业却下降 22.7%。粮食减产 1031 亿斤,粮食征购由 960 亿斤增加到 1021 亿斤,粮食征购量占总产量的比例由 24.6%到 35.6%。工交内部比例失调。国家财政赤字 1958— 1960 年实际达 169 亿元,货币流通量增加 82%。1957—1960 年每人平均年

消费的粮食由 406 斤降至 327 斤,猪肉由 10.2 斤降至 3.1 斤。收入减少,口粮下降,劳动强度又大,全国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情况异常严重。1960 年人口死亡率竟达到 25.43%,大大超过了战争年代的 1949 年 20%的死亡率,人口净减 1000 万。这一年农村人口减少 1702 万人。三年“大跃进”,主观上要求高速度,客观上带来的是大倒退。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336-1.bmp}

(李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