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噶尔丹叛乱

(Pingding ge erdan panluan)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的军事行动。清初,蒙古族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是厄鲁特蒙古的一部,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以东、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过着游牧生活。17 世纪中叶以后,准噶尔部的封建领主噶尔丹夺得准噶尔部的统治权后,自恃强盛,四处剽掠。各族人民“不堪其扰”,“死亡逃跑”,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沙俄已开始东进南下,噶尔丹与之相互勾结,“企图同俄国订立军事同盟和求得俄国给予‘军队和枪炮’的援助”

(《十七世纪俄蒙通关系史》)。而沙俄也“保证以俄国军队的相应行动支持厄鲁特部对土谢图汗的进攻”(《准噶尔汗国史》)。其时,喀尔喀蒙古正在进行抗击沙俄的斗争。噶尔丹对喀尔喀蒙古的突然袭击,使喀尔喀蒙古腹背受敌,陷入困境,被迫南逃。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率军两万,推进到距北京七百里的乌兰布通。于是康熙帝率军亲征,八月清军左翼同噶尔丹在乌兰布通遭遇。噶尔丹率数万军队列阵山下,并设“驼城”《将骆驼蒙以湿毡,环列如城,军士于隙间发矢铳)抗拒清军。清军集中火力,遥攻“驼城”,继之以步兵冲锋,重创敌军,噶尔丹率残兵逃跑。是为“乌兰布通之战”。三十四年,噶尔丹又率骑兵 3 万,沿克鲁伦河而下,声言借俄罗斯鸟兵枪 6 万, 大举侵犯漠南。三十五年三月,康熙帝再次亲征。清军分东、西、中三路大军出击,约期夹攻。西路军在昭莫多与噶尔丹部相遇,双方激战。清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噶尔丹的军队诱入包围圈。清军马队迅速出击,噶尔丹疯狂反扑,清军鼓角交鸣,将士们“奋呼夹击”、“声震天地”,浴血奋战, 噶尔丹全军溃退,仅“引数骑逃去”。昭莫多战役,清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清军乘胜追击,三十六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清军渡过黄河,分路进兵。噶尔丹军队弹尽粮绝。噶尔丹走投无路,染病死去。清军平定准噶尔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又重回故地。清政府授以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并将喀尔喀部分编为几十个旗,于科布多和乌里雅苏台等重镇设将军和参赞大臣,派兵驻守。康熙三次亲征平定准噶尔是维护国家统一、消除分裂割据的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马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