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舰队

(Beiyang jiandui)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 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被采纳。遂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并从关税、厘金项下每年拨款 400 万两作为经费。从 1875 年(光绪元年)起,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各式军舰多艘。1876 年起陆续派遣学生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1879 年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营务处,办理日常事务。1880 年设天津水师学堂,不久先后在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等地修筑炮台,建设军港。1881 年奏请任命淮系将领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海军未参战。战后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以会办掌实权,提出整饬海军,增购外国舰船。两三年中,“定远”、“镇远”、“致远”、“靖远”、“济远”等舰陆续编入舰队,实力大增。1888 年北洋舰队正式建成,共有军舰 25 艘,内含 2 艘铁甲舰,7 艘巡洋舰。除 5 艘小舰系福州船政

局制造外,其余均购自英、德诸国。官兵 4000 余人。丁汝昌被命为提督。聘英国、德国人指导军事训练。颁发《北洋海军章程》,确定船舰等级、人员编制、俸饷杂支及员弁升擢等制度,并规定 3 年举行一次会操。舰队成立后, 海军经费被慈禧太后挪用修筑颐和园。除从福州船政局调来“平远”兵轮外, 再未添任何舰只。舰队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参加对日作战,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全军覆灭。战后清政府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调来部分舰只驻防北洋,又设北洋统领及帮统官,管理海军事宜, 仍难复旧规。1905 年以萨镇冰总理南北洋海军。1909 年以贝勒载洵、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设立海军事务处,把南、北洋各舰统一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取消了南、北洋舰队的名义。

(史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