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Fojiao) 当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列国时代。当时社会动荡,阶级、等级关系需要调整,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旧的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冲击,佛教便是新宗教派别中的一支。传说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前 566—前 486),释迦国兰毗尼生人,刹帝利种姓,后得名号“释加牟尼”,意为释加族的隐修者。他 29 岁离家修行,35 岁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成为佛陀(觉悟者)。随之四处传播其佛教思想(教义),建立宗教组织。80 岁逝于拘尸那。佛教基本教义、教规载于佛经之中,由《论藏》、《经藏》、《律藏》三藏经书组成。中心思想为缘起论、4 谛、8 正道,终极目的是涅槃。缘起论认为人事万物无常, 变幻不定,因而不值得留恋,由此人间有 4 谛(真谛):1.苦谛,归纳人生

所受的苦楚如生、老、病、死等 8 类。2.集谛,对人生痛苦起因的解释,核心是由欲念引起的轮回报应。3.灭谛,谈灭苦的必要和佛教的目的,即灭欲以达到“涅槃”(不生不灭,永远超脱轮回的境地)。4.道谛,关于修行灭欲的方式,如“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等 8 正道。佛教要人们蔑视人生和逃避现实,同婆罗门教一样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和富人的宗教。但它不承认婆罗门教的经典,否定婆罗门教和婆罗门种姓的最高权威, 提倡在神灵面前的众生平等,因而得到刹帝利、吠舍上层的支持赞助,并在民众中找到了许多信徒。如同任何一种重要意识形态体系一样,佛教成型并发展后分化成许多流派,最大的两派为 1 世纪形成的与原主流派“小乘”相对的大乘佛教(“乘”为大道之意),区别在于某些教义和仪式。自孔雀帝国时代起,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广泛传播。北路于 1 世纪传入中亚,经西域进中国北部。2 世纪起,中印僧侣双向交流,大小乘均入中国,以大乘为盛。2 世纪末从中国入越南,4—6 世纪,佛教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7 世纪, 佛教传入西藏,后来同西藏地方宗教本教结合演化成藏传佛教——喇嘛教。继而该教派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高原等少数民族地区。前 3 世纪佛教还从南路传入斯里兰卡,以后又入缅甸、印尼、泰国、柬埔寨、老挝。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除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外,与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有着重要关系。在印度本土,因 4 世纪的笈多王朝打击佛教而偏爱婆罗门教演

化成的印度教,故佛教衰落下去。至 13 世纪,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358-1.bmp}

(郭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