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xu guangqi he nongzhengquanshu)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幼时聪敏好学,青年时代“以文章名天下”,但屡次应试皆败。在这期间,他以教书为生,并阅读大量书籍。万历二十八年(1600),他在南京结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加入天主教。三十二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等职,终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政治上倾向于东林、复社,但没有参加他们的组织活动。他在天文、历算和农田、水利等方面都做过深入的研究,曾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同文算指》及《勾股义》等,其广泛的科学知识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优良的科学传统,本人的科学观察、实验和研究, 及当时新传入的西方自然科学。他既能融会中西双方的科学传统,又能以理论与观察、实验相结合,因而使他的科学成就超过前人,达到新的高度。其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为《农政全书》,这部书是他毕生从事农业试验和研究,搜集整理农学资料编著而成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集大成的著作。

《农政全书》分成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等 12 部分,共 60 卷、60 多万字。书中利用历代文献 225 种, 同时,还以夹注或评论的方式,加进自己试验的新成果和看法。《农政全书》涉及的范围很广,从政策、制度到农田水利、土壤肥料、选种、播种、果木嫁接、防治害虫、改良农具,以及食品加工、纺织手工业等作了全面论述。其中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发明和农学、植物学的知识,如在《除蝗疏》中, 记载了蝗虫的出现、成熟、习性等,是早期昆虫学知识的记录;西方农业知识,如水利的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等也有所记载;还批判了当时阻碍生产技术进步的落后思想和落后方法。他还强调了农业在中国经济上的重要作用, 并且针对当时灾荒的情况提出“预防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积极主张,为说明问题,书中还绘制了大量图谱,很有参考价值。

(马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