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现代史

(feizhou xiandaishi)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来的非洲历史。是非洲人民长期进行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取得民族独立,建立起独立国家的历史;也是非洲人民维护民族政治经济独立,与外国垄断资本进行斗争,发展民族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前进的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划分为两大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在非洲的殖民地,并加强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除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个别独立国家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处在英、法、比、葡、西班牙等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帝国主义在政治上或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行政官员进行直接统治,或通过当地部落酋长实行间接统治。在经济上组织垄断公司掠夺非洲的矿产资源,片面发展供出口的经济作物,强迫种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剥夺农民的土地,迫使他们为白人剥削者劳动。结果造成非洲经济结构畸形,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需要,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非洲人民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矛盾异常尖锐。由于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的渗透,非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发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阶级分化,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前者因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政治觉悟不高等原因未能取得民族解放斗争的领导权。后者在一部分地区力量较强,拥有一批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中许多人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组织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主义政党和团体,领导反帝独立运动。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空前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进入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20 多年内,非洲大陆先后爆发了 100 多次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帝斗争,包括城市人民起义、农村长期武装斗争、群众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等。其中尤以 1919—1922 年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1921—1926 年摩洛哥里夫人民反对西、法殖民统治的起义、1935—1941 年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斗争最为著名。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如下特点:①范围较为广泛,过去斗争比较沉寂的地区也爆发了反帝斗争;②斗争发展很不平衡,北非等地区反帝斗争规模较大,组织程度较高, 提出了明确的独立纲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斗争往往较为分散孤立,组织力量薄弱,政治要求比较含糊,部落酋长或宗教人士仍充当领导者;③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除埃及外,绝大多数斗争都被帝国主义镇压下去,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胜利作了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经济的发展及其带来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条件。战后初期,北非最先掀起独立运动,利比亚、苏丹、突尼斯、摩洛哥等国相继独立。从 50 年代中期开始,以加纳和几内亚独立为序幕,整个非洲进入独立运动的高潮时期,一系列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迅速崩溃。到 1980 年非洲已有 50 个独立国家。这一时期的非洲独立运动仍属于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手中,斗争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数国家通过群众性政治运动和谈判迫使殖民者放弃旧殖民统治,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取得独立的非洲新兴国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政治上,由于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疆界问题

和民族、部落的复杂分布及大国的插手等原因,许多国家政变频繁,内战不已,政局动荡,边界冲突不断;在经济上,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造成经济结构畸形,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大量存在甚至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在国际上仍受到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束缚。因此,各国一般都采取国有化、土地改革、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调节、积极利用外资等措施, 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有些国家的工业已初具规模。为了有效地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斗争, 非洲国家努力消除内部分歧,加强团结与合作,共同维护民族主权和民族权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许多国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的重要成员国。1963 年,非洲统一组织成立,至 80 年代已有50 个成员国。 1974 年,西非法语国家经济合作组织西非经济共同体成立, 有马里、毛里塔尼亚等 6 个成员国。1975 年,非洲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立,成员国有贝宁、加纳、几内亚等 16 个国家。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