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

(Wenyi fuxing) 14—17 世纪西欧多数国家发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原意是人文学的“复兴”或“复活”,因为当时的文学艺术家认为他们致力于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新学科,如语法、修辞、诗歌、历史、伦理等,与以神为中心的天主教会神学根本不同。1550 年,意大利画师 G·瓦萨里在他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又译《意大利绘画、建筑、雕刻名人传》)里,第一次使用文艺复兴一词,把当时西欧文化的繁荣说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尽管该词没有准确表达这次新文化运动的阶级性及其与古代文化的联系,人们还是沿用这个名称。

文艺复兴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出现。早在 14、15 世纪,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里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是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后来又与文化发达的拜占廷和阿拉伯国家有密切联系。14 世纪初,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成了法国王权的御用工具,威信扫地。所以,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发生。15 世纪末起,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也越出意大利一隅,遍及西欧各国。14、15 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称前期文艺复兴,16、17 世纪的文艺复兴称后期文艺复兴。

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垄断着文化思想。为麻痹劳动人民和巩固封建统治,教会竭力鼓吹来世主义、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它强行把人的精神和肉体分开,要求人在肉体上苦修苦行,换取所谓来世的欢乐。那个时代人的价值等于零,物质生活越低越好,精神生活更是禁区。有位教皇公然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资产阶级兴起以后,为了发展经济,需要文化科学知识,他们搜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作品,从中吸取养料,并继承和发扬中世纪民间文学、城市文学和唯名论的斗争传统,在文学、艺术、历史、政治思想、自然科学和哲学各个领域,向天主教神学和封建制度猛烈开火。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又称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人文主义

者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权,反对来世主义。他们颂扬人性,主张人应过人的生活,要有人情和生活气息,反对禁欲主义。他们赞美文化科学,反对蒙昧主义。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象天使,人的智慧象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文学家彼特拉克说得好:“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兰西斯·培根,甚至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战斗口号。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涌现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文学方面, 体裁新颖多样,内容生动活泼,从不同角度鞭笞教会的腐朽,歌颂人的伟大, 且用民族语言写作,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文学大师们塑造的哈姆雷特、安东尼奥、夏洛克和唐·吉诃德等典型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雕刻和绘画方面,突破中世纪呆板沉闷的格调,创造一批以人和自然为题材、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就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也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温柔美丽,和蔼可亲,完全是普通妇女的形象,背景是田园风光, 丝毫没有神秘的味道。史学方面,马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史》,一扫过去史学著作充满宗教气味的状况,进而指出教皇制是意大利衰败的根源,探求振兴祖国的道路,开创一代史学新风。意大利和德国的许多人文主义者,忧国忧民,痛感国家分裂之苦,奔走呼号,或直接拿起武器,为祖国的统一英

勇奋斗。彼特拉克号召意大利人挣脱身上的枷锁,马基雅维里和米开兰哲罗直接拿起武器奔向祖国解放的战场。著名的德国人文主义者胡登,积极参加和领导反对教皇和诸侯的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国的托马斯·莫尔, 幻想建立没有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奠定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诞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揭开天文学和科学史上新的一页。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的理论, 克服了太阳中心说的局限。伽利略坚信真理存在于自然界中,还观察天体, 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刻卜勒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使哥白尼的学说更加接近真理,并为后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此外,在数学、生物、医学、化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方面,也有不少进展。

文艺复兴运动在历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然而,人文主义者鼓吹的人性、人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权利。有的无限夸大爱情之类东西的作用, 把它说成是最神圣的东西,否认阶级性的制约,或者划不清爱情与不正当男女关系的界线。有的从主张个人自由发展到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反对任何约束和纪律。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只能散发有害的影响。人文主义者都是历史唯心主义者,崇拜英雄豪杰,轻视人民大众。他们塑造的典型人物往往是单枪匹马冲锋陷阵的英雄,没有群众斗争的场面。

(孔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