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Feishui zhizhan)建元十九年(383)前秦与东晋在淝水(淮水支流, 在今安徽中部)一带进行的一次战役。从建元六年(370)至建元十二年(376),前秦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和拓跋鲜卑所建的代国,实现北方的统一,并且还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二州。这是前秦的极盛时期。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 前秦王苻坚沾沾自喜,踌躇满志,企图进一步消灭东晋,统一全国。建元十四年(378),前秦首先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和彭城(今江苏徐州)向东晋发动进攻,揭开战争的序幕。建元十八年(382),苻坚提出亲率大军南征的主张,但多数大臣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极力加以劝阻。唯有那些别有用心的鲜卑、羌族贵族曲意迎合,怂恿苻坚出兵。苻坚听不进反对意见,他傲慢地说:“(东晋)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次年七月,苻坚下令大举南征,“遣征南苻融⋯⋯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 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八月,在强敌进犯之际,东晋谢安从容部署抵抗事宜,派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领兵 8 万应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极其悬殊, 东晋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这时东晋“君臣和睦,上下同心”(以上皆引自《晋书·苻坚载记下》),内部矛盾趋于缓和,政局大体稳定。而且, 由谢玄率领的北府兵是一支劲旅,主要由北方流民组成,他们有破国亡家之恨,斗志旺盛。相反,前秦统治阶级内部潜伏着严重的危机,鲜卑、羌族贵族的心怀叵测,离心离德。由于连年用兵,前秦兵疲将倦,而临时被迫当兵的各族人民更不愿为前秦卖命。这些因素使东晋有可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十月,前秦攻克寿阳,晋军退守硖石,秦军扼守洛涧,企图切断晋军的救援。苻坚赶到前线督战,他自恃兵多,派东晋降将朱序劝降,朱序却建议晋军宜乘秦军尚未集结,速战速决。于是谢玄派刘牢之统领北府精兵 5 千击溃洛涧

的秦军,歼敌 1 万 5 千余人。苻坚登上寿阳城头观察形势,见晋军部伍严整, 遥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军,不禁大惊失色。晋军水陆并进,与秦军隔淝水对峙而阵。谢玄派人到秦军中,要求秦军稍向后移,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加以攻击,遂同意退兵。秦军本是乌合之众, 一退即不可止。朱序在阵后大声呼叫:“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将士溃散奔逃,自相践踏。晋军在谢玄等的指挥下渡河猛攻,势如破竹。秦军前锋统帅苻融死于乱军之中,苻坚也身中流矢,单骑逃回淮北。逃亡中的秦军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来了,昼夜不敢停息,死者十有七八。苻坚在洛阳收拾残兵,只有十几万人。淝水战后,鲜卑、羌族贵族都背叛了苻坚,前秦政权顷刻瓦解了。

(陈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