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

(sizhi)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曾经创造出在古代世界属于最高水平的许多丝织技术。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我国丝织的起源不会晚于新石器时代。其中缫丝技术是我国创造性的发明:将蚕茧放在沸水中,利用水温去掉蚕丝上丝胶等杂质,松解蚕茧,从而获得长纤维的蚕丝。在上古时代,中国是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从丝织的历史讲,夏朝以前是我国丝绸生产的初创时期。夏到战国末期,是丝绸生产的发展时期。如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了桑、蚕、丝、帛等一百多个与纺织有关的字。丝织技术有了突出进步,已能用多种织纹和彩丝织成十分精美的丝织品。秦汉到清道光年间,是丝绸生产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汉唐的丝织成就尤为显著。1972 年和 1974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1 号、3 号汉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 包括了目前所知汉代丝绸品种的大部分,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发现了许多唐代精美的丝织品,是唐代丝织发展的重要物证。由于织造加工方法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结构,因而丝织物便有种种名称。汉代以来,丝织物总称“缯帛”,犹今日泛称“丝绸”。其中生帛称“缟”、“素”,有时不论生熟都用“缟”、“素”等名称泛指洁白的细缯。熟帛特称“练”。或保留白色,或再加染色,成为各色缯帛。在我国古文献中,常见的丝织品有绢、绣、纱、罗、锦及缂丝等。

绢:是一种较简单的平纹组织,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丝织品。古代原称为“练”,也称“素”或“纨”。后因梁武帝小名“阿练”,而改称绢,即现在所谓的绸。平织的绢,不织花纹,主要用印染方法来进行装饰。绢可分为二种:一是经、纬线根数大略相同的一般平纹绢。二是一种经线较密而纬线有规律地或松或紧显出“畦纹”的畦纹绢。

绣:指刺绣,即在织好的织物上面以针刺添附各色丝线,绣出美丽花纹。在陕西宝鸡西周墓中已有绣品。汉代刺绣纹样丰富,可分为云气纹、动物纹、几何纹等。刺绣不是靠机械而是完全依靠手工,所以费工更多,市价甚至比织锦更为昂贵。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060-1.bmp}

纱:一种经、纬线密度都比绢稀少,纤细、有均匀方孔的平纹丝织物。纱的特点是质地轻柔透亮,古诗云:“轻纱薄如空”。1972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一件结构精密细致的素纱单衣,身长 128 厘米、袖长 190 厘

米,重量仅 49 克,是汉代纱类织物的杰出作品。素纱是秦汉时期做夏服和衬衣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品种,史书记载:“纱衫盖三代之衬衣也。”

罗:同纱质地近似,古代应用较广,也是一种轻薄纤细的丝织品。但织法不同于方孔纱,是经丝互相绞缠后呈椒孔的丝织物。有二经、三经相绞, 后又有四经及多经相绞的罗。早期是素罗,秦汉以来出现了花罗,是罗中的名贵品种。

锦:以彩色丝线用平纹或斜纹的多层组织织造的多彩丝织物。质地厚重。由于织造难度大,是古代贵重织品。锦分经线起花和纬线起花两种,称经锦、纬锦。唐以前以经锦为主,唐以后以纬锦为主。其中纬锦织造费时,要用两把以上的梭子,但容易变换色彩,图案丰富。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了一件花鸟纹锦,纬线共有八色,色彩变换自然协调,飞鸟竞翔,红花绿叶光华相映, 是唐代织锦的杰作。元代还盛行一种加金锦,即将金线加入锦中,形成特殊

的光泽效果,织物显得华贵富丽,元代文献称之为“纳石矢”。在当时曾大量生产。

缂丝:是以彩色纬线显花的丝织物,也属于平纹组织。只是它以本色丝作经,彩色丝作纬,用专门的小梭根据花型色彩逐次织入经纱中。人称“通经断纬”。缂丝织法并不复杂,但因为是断纬,可以随心所欲地织造图案。到宋代,缂丝已同中国绘画相结合,发展成和画卷几乎没有差别的缂丝画, 成为驰名世界的工艺品。

(孙彦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