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Xinwenhua yundong)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统称。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 1915

年《新青年》创刊到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 年 9 月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自 2 卷 1 号改名为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倡导者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人,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态度与方法。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民主和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在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下,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二千多年来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教条对人们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 掀起了寻求真理、追求解放的浪潮,为中国接受十月革命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是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但从 1918 年下半年起,已开始有了新的内容与素质。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对十月革命表示无限的欢迎与向往,由效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转而效法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向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寻求出路,转而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在 1918 年 11 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此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并在新思潮百家争鸣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新文化运动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五四”后,许多早期宣传新文化的报刊转向以介绍马克思主义与十月革命为主要内容,宣传社会主义的进步团体与刊物如雨后春笋增多起来,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大量翻译出版,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者回击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坚持了新文化运动的正确方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新文化运动就此结束。

(李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