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sanguo220—265)东汉王朝灭亡后,出现的魏、蜀、吴三个政权分裂割据的时代,亦指魏、蜀、吴三国。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经过近 20 年的混战兼并,在赤壁之战后,最终形成了曹操、孙权和刘备鼎足三分的局面。延康元年(220),曹操死后,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次年,刘备也在蜀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都成都。8 年后,孙权在江东称帝,国号吴,都建业(今南京)。

魏在三国中最为强大,其疆域大致为江淮以北,东至今辽宁,西及今甘肃。魏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中央虚设三公,置中书省执掌机要,中书省与门下、尚书同为中枢,这就是后来三省制的雏型。建立九品中正制,直接控制官吏选任。实行虚封,宗室子弟名义上受封为诸侯王,实际上毫无实权, 还受到严密监视。地方为州、郡、县三级制,另派都督领兵驻扎各地,或兼任州刺史。经济上进一步恢复发展,继续推行屯田,开垦荒地,出现“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景象(《晋书·食货志》)。冶铸、丝织业都陆续恢复。五铢钱又重新流通。洛阳、邺城(今河北临漳) 成为北方繁荣的城市。但是,世家大族的势力正在迅猛增长,其代表人物司马懿已大权在握,羽翼丰满,便于正始十年(249)发动政变,一网打尽中央的曹氏亲党,架空魏帝。景元四年(263),魏灭蜀汉。咸熙二年(265), 懿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073-1.bmp}

蜀汉偏安益州一隅(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地区),疆域在三国中最狭小。刘备死后,诸葛亮以丞相辅佐后主刘禅。内修农战,发展蜀中农业、手工业,平定南中,“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充实蜀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但多次北伐,虽抑制曹魏南侵,亦消耗甚大。自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死后至延熙十六年(253),执政蒋琬、费祎采取守势,只派兵据险固守,没有大举北伐,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继续发展。此后姜维执政,又连续出兵攻魏,国力虚耗;而宦官黄皓逐渐攫取大权,政治日益腐朽。姜维惧祸,领兵在外, 不敢复还成都。炎兴元年(263),魏派大军分两路攻蜀,刘禅出降。蜀亡。

孙吴疆域在江淮以南、三峡以东。孙权继承父孙坚、兄孙策的基业,依靠江东大族,建立强大的武装。其将领父死子继,世袭领兵,立功或死后可获得增兵、赐依附民的奖赏。以武力征服山越,壮者为兵,弱者补为编户, 客观上有利于山越人居住区经济的开发。由于劳动力的增加、生产技术的改善、实行屯田和开垦荒地,江南农业有长足的发展,丝织麻织、铜铁采冶等都有进步,能制造上下 5 层,容纳 3000 人的大船。派聂友领兵进入珠崖、儋耳(即海南岛),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远航夷洲(今台湾),加强宝岛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孙吴赋役繁重,刑罚残酷。孙吴后期,起义不断发生,而暴君孙皓沉湎酒色,大修宫殿,滥杀无辜,朝野人人自危,上下离心。天纪三年(279),西晋大举伐吴,吴军望风而降。次年,孙皓投降,吴亡。

(陈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