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招商局

(Lunchuan zhaoshangju)晚清中国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为了解决军事企业的资金,与外国企业“分利”,清政府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着手经营近代民用企业。1872 年(同治十一年)夏李鸿章令浙江漕运局总办海运委员朱其昂拟章集股,11 月成立于上海。规定官方掌握企业大权,“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主要资本来自商股,也有部分官款。第一期资本 100 万两至 1881 年(光绪七年)集齐。局设总办、会办、提调、委员等职。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设分局。成立时仅有 3 只轮船,后规模渐大。

1877 年购美旗昌公司 18 艘船只,轮船总数达 30 艘。除转运漕粮外,还延揽各种客货运输业务。初建时,朱其昂任总办。1873 年李鸿章委派买办出身的唐廷枢接任,改组全局,重订《局规》及《章程》。中法战争期间暂时售于旗昌洋行,以避战祸。1885 年收回后改成官督商办,盛宣怀任督办。因受外商倾轧,日本、新加坡、旧金山等海外航线先后停顿。在官方控制和官场腐败习气影响下,内部管理不善,官商矛盾尖锐。在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和

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援照中法战争时寄售旧例,将船售于外商,事后收回。1909 年归邮传部管辖,改成商办。辛亥革命后,因受外轮排斥,地方不靖,亏损严重。1927 年(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派员整顿,设招商局监督办公处,隶属交通部。后收归国营。抗战期间疏散到香港、南京、武汉等地。1943 年设总局于重庆。抗战后复原,规模有较大发展。

(史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