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

(qinghua ciqi)用钴料先在胎体上绘画花纹,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 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呈现白地蓝花,是釉下彩瓷器。据目前已发现的材料,我国青花瓷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1975 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件瓷枕的残片,枕面釉下用蓝彩绘出菱形轮廓线,经测试证明蓝彩的成分是钴矿土。在浙江龙泉县金沙塔和绍兴环翠塔的塔基中,发现了一批宋代的青花瓷片,花纹较暗,蓝中带黑、灰色,经分析测定所采用的钴料是国产钴矿土, 烧成温度在 1270℃。

元代特别是元朝后期青花瓷的烧制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尤以景德镇所烧青花瓷最佳。目前在江西景德镇、吉州、浙江江山县、云南玉溪县和北京元大都遗址都发现了元代青花瓷。在浙江湖田县还发现了元青花窑址。元青花瓷器胎质白中微显青色,色彩浓艳,光泽透亮,纹饰富丽。所用青花料有进口和国产的两种,当时作为青花料的钴土矿,在我国的浙江、江西、云南等地均有蕴藏。明代青花瓷,无论是质量、产量以及花纹装饰,都有很大提高,景德镇窑以烧青花瓷为主。明代各个时期所烧的青花瓷具有不同的特色,宣德青花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是我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所用青料主要是从国外进口的含钴矿石,称“苏泥勃青”,它含锰量低,含铁量高,故在青花中往往有黑色斑点。明成化以后,所用青料以国产为主,如“平尊青”、“珠明料” 等。成化青花以青色淡雅著称。正德青花以胎骨厚重、青花浓中带灰为主。而嘉靖青花以蓝中泛紫,色调浓重鲜艳久负盛名。明代青花瓷器不仅行销国内,而且远销到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刘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