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xiangbei fazhanxiangnan fangyu de zhanlue fangzhen)“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根据当时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抗战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争夺东北的斗争成为中共同国民党进行斗争的中心问题。因为东北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中共夺取了东北,就可以背靠苏、朝、蒙,南面可使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加速革命胜利的进程。反之,解放区则处于被敌人包围的状态中,受敌南北夹击,形势将十分不利。为此,1945 年 9 月 19 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指示电,明确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为了贯彻这一方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初步弄清了东北的情况后,从各解放区调集了11 万军队和 2 万余名党政干部,其中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

张闻天在内的 10 名中央委员和 10 名候补中央委员,陆续进入东北。林彪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翌年初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由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等人组成,彭真任书记。与此同时,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 主动提出让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除外)8 个省区的解放区,配合谈判斗争,掩护“向北发展”。在此时期,人民军队进行了上党、平汉、平绥、津浦战役,以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进犯华北,保障人民军队在东北地区战略展开。中共中央东北局坚决贯彻执行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分配土地,发展人民武装,建立民主政权,开展生产运动。到 1946 年初,从而建立起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人民军队发展到近 30 万人。

解放区面积增加 130 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 3 千万,解放区的城市由日本

投降时的 89 座发展到 509 座,已经解放了小半个中国。这就为其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