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近代史

(yazhou jindaishi) 亚洲不断遭受西方列强殖民掠夺和瓜分的历史,也是亚洲人民不断反抗殖民侵略的历史。

亚洲是块古老和文明的土地。欧洲资本主义时代来临之时,亚洲一些主要地区仍是世界较先进的地区。当时,亚洲有四大帝国:中国明、清帝国,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波斯萨菲王朝和卡扎尔王朝,印度莫卧尔王朝。明代中国的财富和大于欧洲人口总和的一亿人口,令欧洲望尘莫及。直到 18 世纪, 中国和土耳其还是许多欧洲人羡慕和尊敬的榜样,这在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著作中都有反映。但由于传统社会结构的根深蒂固和农业文明的封闭性等种种原因,亚洲逐渐落后于欧洲。欧洲资本主义时代是以寻求到东方的新航线为开端的。从那时起,亚洲便成为殖民主义势力觊觎的对象。

始于 16 世纪初的欧洲对亚洲的早期殖民活动,延续至 17、18 世纪。葡、西、荷、英、法充当了急先锋。他们的活动多限于进行垄断贸易和不等价交换、海盗式掠夺,或沿海岸建立贸易据点,虽给亚洲带来了灾难,但还不至于对亚洲主要国家的封建统治构成威胁。中国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便轻易地驱逐了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到 19 世纪,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展开产业革命而增强了力量。资本主义日益迫切要求开辟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其结果是用炮舰政策、鸦片贸易、商品倾销等手段对非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征服。在亚洲,它不但破坏了封建制度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且锋芒直逼封建统治者本身。至 19 世纪上半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先后沦为殖民地,伊朗、中国、土耳其、日本相继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亚洲人民为挽救民族、革新国家,展开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在 19 世纪中

期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运动高潮,包括 1825—1830 年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反荷

起义, 1839—1842 年阿富汗人民第一次抗英战争、 1848—1852 年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51—1864 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7—1859 年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这些斗争均属农民或封建主领导的旧式反抗,而且带有强烈的宗教偏见,无一例外地遭到失败。封建上层的某些开明分子饱尝了资本主义船坚炮利之苦后,也曾产生学习西方科技以挽救危机的想法。中国的洋务运动和土耳其的坦志麦特(改革)颇具代表性。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顽固,证明了他们的天真和肤浅。唯有日本经过坚决鼎新革故的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道路。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出现,给 19 世纪 70—90 年代的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注入了新鲜血液。印度国大党运动、伊朗君主立宪运动、土耳其奥斯曼人领导的立宪运动、中国戊戌变法是其中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些旧式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运动,如越南安世反法农民战争、朝鲜甲午农民战争、印度尼西亚萨敏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这些斗争都遭到失败,但改良派提出的学习西方,推进政治、经济、教育近代化的主张,启迪了后来者。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亚洲掀起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民族运动高潮。民族主义组织和政党的出现及其活动,明显地说明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崭新的民族民主革命。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西方资本主义长期冲击亚洲的一个后果是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

双重压迫。其次,在 20 世纪初刚走上垄断资本主义道路的各国对亚洲压迫和掠夺的加强,骤然导致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的深化和反抗的加剧。此外,1905 年俄国革命,对亚洲尤其是伊朗和土耳其颇有震动。日本在同年日俄战争中取胜,使亚洲民族主义者大受鼓舞。亚洲的民族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的道路。1896—1902 年菲律宾资产阶级的革命、1905—1911 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1908—1909 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911—1912 年中国辛亥革命、1905

—1908 年印度国大党领导的反英斗争、1912—1914 年印度尼西亚新兴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潮迭起。虽然一些旧式的斗争如越南安世反法农民战争、印尼的萨敏运动还在继续,但未能影响这场运动的主流。

囿于历史的局限,亚洲的革命斗争并未能使各国在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两方面取得完全成功。不过,它毕竟使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代,奠定了以后亚洲各国独立的基础。

(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