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专权

(huanguan zhuanquan) 唐后期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特色。唐前期,宦官的品级和权势地位都有严格的限制,他们在政治生活并不扮演重要角色。玄宗晚年深居后宫,宠信宦官高力士,宦官逐渐参政。代宗即位,宦官李辅国恃拥立之功,独揽军政大权,后因骄横太甚,被代宗所杀。代宗又先后起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典掌禁军。鱼朝恩被代宗杀死后,宦官不再典兵。德宗时,朱勣、李怀光叛乱被平定后,宦官再度专制禁兵。贞元十二年(796), 德宗以窦文场、霍仙鸣两名宦官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至此,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定制。神策军待遇优厚、兵员众多,实力在其他禁军之上,是中央唯一的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队,宦官凭借典掌神策军,政治势力进一步膨胀。宪宗时,设枢密使两员,由宦官出任,于是,宦官正式参与机要。两中尉与两枢密合称“四贵”,权势炙手可热。宦官集团干预朝政,监临诸镇,进退朝官,任命节帅,甚至分为派系,互相攻杀,废立皇帝。唐后期有二帝为宦官所杀,七帝为宦官拥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宦官也代表腐朽的势力,他们广占良田,大兴园宅,勒索百姓,鬻官卖爵。宦官的专权与跋扈引起皇帝和官僚士大夫的强烈不满,曾发动几次翦除宦官势力的斗争,著名的有顺宗时的“永贞革新”,文宗时的“甘露之变”,都以失败告终。有识之士多次疾呼上言,抨击宦官专权,但无济于事。唐末,宦官与藩镇节帅内外勾结,攻杀不已,败坏朝纲。昭宗天复三年(903),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拥兵迫昭宗从凤翔还京,尽诛朝内外宦官。至此,宦官势力全部被铲除。宦官专权是唐后期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根源之一。

(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