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Taipingtianguo nongmin zhanzheng)爆发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剥削更加残酷,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外国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使得本来就已经相当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进一步激化。农民生活极端痛苦,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从 1847 至 1849

年(道光二十七至二十九年),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就有 100 多次。当时捻党、白莲教、天地会也积极活动,进行反清斗争。在全国各族人民反清浪潮不断高涨形势的推动下,洪秀全等发动和领导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出生于广东花县的洪秀全是一个屡试不第的农村知识分子,对于清朝科场黑暗和政治腐败极为不满。1843 年他读到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到启发,在家乡创立拜上帝教。后与冯云山去广西传教。约在 1846 年后,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建立了拜上帝会,积极发展会众。同时,洪秀全写出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诗文,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850 年洪秀全根据“天兄”萧朝贵的“传言”,发布团营令(起义总动员)。1851 年 1 月 11 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正式举义,建号“太平天国”。1851 年(咸丰元年)9 月,太平军在浔州山区迂回作战八九个月之后,攻克永安(今蒙山县)。在这里封王建制,整顿军旅,颁刻《天条书》、《太平军目》、《太平礼制》等书,重申圣库制度,制定天历,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农民政权。1852 年 4 月,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欲攻桂林不下,北上全州出湖南。南王冯云山 6 月牺牲在全州蓑衣渡。太平军在道州进行三个月休整,解决了战士中普遍存在的“怀土重迁”思想,随后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揭露清朝的黑暗统治,阐明起义的宗旨。9 月围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后取益阳,渡洞庭,克岳州, 向湖北挺进,1853 年 1 月攻占长江中游重镇武昌。复沿江东下,水陆并进, 势如破竹,克九江,夺安庆,取芜湖,于 1853 年 3 月 19 日一举攻占金陵, 遂奠都,改称天京。此后,进一步制定官制、朝仪、刑法、礼制等,以期使农民政权臻于完善。并进行建立“金陵小天堂”的尝试,其主要作法是:① 取消家庭,将市民编入男馆女馆;②实行圣库制度,不准私藏财物,取消商品交换;③实行手工业官营,将全体手工业者按工种编入“诸匠营”和“百工衙”。这些不近人情、超越现实的作法,不久相继被取消。1853 年冬,天王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设计出一个“处处平均,人人饱暖”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方案,试图建立地上理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摆脱剥削和贫困,要求平等和温饱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意义。但这是个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是行不通的。结果,在社会实践中,太平天国不得不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在军事上,太平军于 1853 年 5 月同时举行北伐和西征。

结果,由于偏师北伐,北伐军和北伐援军相继覆没。虽然西征军取得很大胜利,开辟了湖北、江西、安徽大片土地,但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特别是水师丧失殆尽。由于太平天国分兵北伐和西征,使天京的形势变得被动。为扭转天京外围的不利战局,天京当局于 1856 年初,从西征战场抽调部队回援天京,集中兵力对天京外围的清军发起进攻,一举粉碎了清军的江北和江南大营,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

不仅没有给其领导集团增加凝聚力,相反倒加速了它的分裂。东王杨秀清在胜利面前,居功自傲,飞扬跋扈,1856 年 7 月,逼洪秀全封他“万岁”,从而激化了早已存在着的洪、杨矛盾。洪秀全调北王韦昌辉率 3000 精兵,包围东王府,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部属几千人,随后,洪秀全又处决了韦昌辉以及参与肇事的秦日纲等 200 余人,演出了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空前未有的大

悲剧。继之,翼王石达开不堪洪秀全的“疑忌”,负气于 1857 年 5 月率十数万太平军精锐部队出离天京。“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的形势变得十分险恶。然而,当时全国各族人民反抗斗争:南方的天地会起义,北方的捻军及其他农民起义,以及西南的川、滇、黔农民起义,回、苗、彝各族人民起义和西北的回民起义,汇成全国反清斗争的高潮,给太平天国以有力支援,使它能够渡过危机。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主持军事,接连取得再破江北大营、三河之战的辉煌胜利,初步稳定了天京上游的战局,保证了天京的粮源。1859 年拜上帝教创始人之一,洪秀全族弟洪仁玗,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以军师衔总理朝政,旋提出施政纲领《资政新篇》, 主张改革风俗,厉行法制,学习西方新技术,保护私人工商业等。经洪秀全旨准颁布。同年陈玉成、李秀成等也相继被封为王爵,皆振奋一心,共议军政大事。以“围魏救赵”的策略方针,一举二破江南大营,从而扭转了太平天国的危局。洪秀全又批准洪仁玗制定的“进取良策”:先攻苏、杭、上海, 购置火轮船,掌握长江制水权,然后回师西征湖北,以解安庆之围。结果太平军连克苏州、松江,兵锋抵上海。月余间尽占苏南财富之区,在此建立苏福省。 1862 年(同治元年),李秀成、李世贤再克杭州、宁波、金华、绍兴各府县,建立浙江省。江、浙地区的开辟,对太平天国后期政治、经济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洪秀全、洪仁玗等忽略了巩固安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湘军寻机进入了安徽,并完成包围安庆的计划。1861 年春洪仁玗制定了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军事计划,即所谓第二次西征,但陈玉成所率北路大军至湖北黄州(今黄冈)为英国驻武汉领事所骗,未敢攻打武汉,而迅速回救安庆;李秀成误期两月才到武汉,贻误戎机,又见安庆危机而不救, 居然挥师南下浙江。1861 年 9 月,安庆失陷,天京屏障尽失,曾国藩率湘军顺流东下,直逼天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外反动派公开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1861 年 11 月,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节制江南军务。曾国藩坐镇安庆指挥,派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而下,进攻天京;派左宗棠率另一支湘军, 由江西进犯浙江,以图杭州;又保荐李鸿章招募淮军 6000 人,从水路运往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成的洋枪队勾结,联合向苏福省发动进攻,目标是夺取苏州,取远势从东面包围天京。中外反动派对太平军三面进攻,其兵力大大超过太平军。当时,太平天国内部矛盾重重,洪秀全仍终日深居宫中,思想封建化,又沉迷宗教之中,信天不信人,失去了正确处理军政大计的能力。但广大太平军将士,毫不畏怯,英勇抵抗,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1862

年秋,李秀成调集各路大军 20 余万,与湘军大战于天京城郊,未能获胜,解围天京无望。此后形势更加恶化。1863 年 12 月苏州陷落,长江中下游已无险可守。李秀成力谏天王“让城别走”,但遭怒斥,只好困守天京孤城。1864 年春,杭州陷落。6 月 1 日,洪秀全病逝。7 月 19 日,天京终于陷落。标志着历经 14 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历 14 年,太平军驰骋 18 省,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把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顶峰。

(梁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