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

(Quandi yundong) 从 15 世纪末到 19 世纪末英国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典型方式,大致以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为界线,分为两个阶段,顶点在 19 世纪。荷、法、德等西欧国家也有类似过程。15 世纪末,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和佛兰德尔的毛纺织业空前繁荣,引起羊毛价格上涨。养羊业变得有利可图,超过农业收益一倍以上,英国流行这样一句话,“羊蹄子可以把泥土变成黄金。”英国的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互相厮杀消灭殆尽,醉心于赚取更多货币的新贵族竭力发展养羊业,他们的口号是变耕地为牧场。他们用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 用栅栏、篱笆和沟渠把土地围起来作牧羊场,自己雇工经营或者租给农场主, 这就是圈地运动。圈地最先从商品关系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最初圈占森林、牧场、荒地、池沼等公有地,后来殃及农民的耕地,强行拆除或放火烧掉农民的小屋,逼得他们家破人亡,以致有些地方仅剩下地主的房屋。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一书里痛斥为“羊吃人”。著名哲学家法兰西斯·培根,在他著的《亨利七世的朝代》中也写道:1489 年圈地更加习以为常了,以前由多数人及其家族耕作的耕地,转化为少数人照管的牧场;大部分小农生活所赖的各种租地,都转化为封建主的庄园了。政府考虑到流浪者太多影响治安,多次限制圈地。然而到 1533 年有的牧主竟

养羊 24000 头,远远超过限额。16 世纪 30 年代亨利八世推行的宗教改革,

把圈地运动推向第一个高潮,他下令没收 3000 多座寺院的土地和财产,然后分光卖净,不是送给贪得无厌的宠臣,就是廉价卖给投机的农场主和市民。这些人同样赶走农民,把耕地合并起来经营养羊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国会通过几百项“剥夺人民的法令”,即“公有地圈围法”,送给地主几十万亩公有地。19 世纪初更有所谓“清扫领地”,即动员军队强行拆毁村庄,改成农牧场。圈地运动是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到 19 世纪前半叶英国的自耕农基本消灭。破产农民为生活所迫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大多数人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政府污蔑他们自愿犯罪, 颁布许多稀奇古怪的血腥立法予以惩罚。16 世纪末英国已有一个富裕的农业资本家阶级;他们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改进耕作方法,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圈地运动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基础是用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

(孔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