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巴布教起义

(Yilang Babujiao qiyi) 1848—1852 年伊朗人民反封反殖大起义。起义发生前,伊朗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1804—1813 年和1826—1828 年,沙俄先后两次战胜伊朗,强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吉利斯坦条约》和《土库曼条约》,攫取了大片土地和大量赔款,并享有领事裁判权, 入口关税仅征收 5%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特权。英、法、奥等也援例强迫伊朗签约。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统治腐朽没落,租税日益苛酷, 饥馑、鼠疫、霍乱等频仍发生,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与官方伊斯兰教派什叶派相对立的新教派——巴布教勃然兴起。巴布教的创始人是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他自称巴布(阿拉伯语“门”的意思),意即人民盼望已久的马赫迪(救世主)的意志将通过他这个“门”而向人民传谕。他极力反对封建的暴政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宣称救世主将要降临,人人平等的“正义王国”也将建立,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尽管巴布不主张暴力,推崇改良,但统治者还是在 1847 年逮捕了他。巴布的教义逐渐被其他领导人发展为以暴力建立“幸福王国”的激进主张。1848 年 10 月,穆罕默德·阿里趁国王病死之机,在巴尔福鲁什领导 700 名巴布教徒起义。起义军在市郊的塞克·塔别尔西陵墓建立了基地并多次打败王军。后在王军的欺骗之下投降,随即被全部屠杀。1850 年 2 月,巴布教徒又在赞兼发动了起义,宣布建立“正义王国”, 坚持半年之后又被王军以同样的手段所镇压。同年 6 月和 7 月,亚兹德、尼里兹还分别爆发了起义,起义有席卷全国之势。国王为控制局面而下令处死了狱中的巴布。到 1851 年,大规模的巴布教起义逐渐被平息,教徒们开始转入隐蔽的恐怖活动。次年,巴布教教徒刺杀国王未遂,激起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捕杀巴布教徒。起义至此完全失败。由于伊朗已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伊朗封建王朝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代理人,因此,反对封建王朝的巴布教起义客观上也具有反抗外国殖民主义的意义。

(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