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克文化

(Asitekewenhua)印第安人的一支阿斯特克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15—16 世纪。阿斯特克人的故乡在墨西哥西北部的阿斯特兰岛。据说战神兼太阳神威济罗波奇特里告诉他们,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食蛇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新居住地。1325 年,他们在酋长特诺克率领下来到特斯科科湖中的两个小岛上,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称新居住地为墨西哥。“墨西哥”意思是“战神指定的地方”,因为威济罗波奇特里又名墨西特利,鹰吃蛇图案成了今墨西哥的国徽。15 世纪初,墨西哥开始向外扩张,征服邻近部落。蒙特祖马二世(1475—1520)时期达到极盛,扩张领土到墨西哥湾、危地马拉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贵族向被征服者征收金银、玉石、皮毛、可可和蜂蜜,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形成早期奴隶制国家。阿斯特克人以农业为主,种植玉米、甘薯、棉花、番茄和豆类,还知道施肥和灌溉,产量较高。他们能对1200 种植物进行分类。手工业比玛雅进步。他们在制造铜器和陶器、铸造和

压制金器以及用宝石和羽毛镶嵌装饰品方面显示的高超技艺,使 16 世纪的欧洲人感到惊异。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一座大市场,定期举行贸易,一般以物易物,偶尔以可可豆、细金砂作交换媒介。阿斯特克人擅长建筑,用不到 200 年的时间把首都建成一座布局整齐、气势宏伟的城市。城中央是供奉战神的大庙,庙基是一座高 35 米的巨型金字塔,两边各有 120 层阶梯。大庙附近还

有许多庙宇(全城有 40 座庙宇)、宫殿和贵族的宅第,大都饰以羽蛇浮雕, 修有亭台花园,两条大道纵横交叉,把全城分为四个区。为防止水患和联结各岛,筑有 3 条 10 米宽的堤坝,并派官员负责管理。每隔一定距离修建横渠和吊桥,便于船只往来,一旦外敌侵扰可拉起吊桥,断绝陆路联系。为解决居民饮用水不足,专门修建两条引水渠。据墨西哥著名历史学家丹·科·比列加斯估计,特诺奇蒂特兰有居民约 8 万人(丹·科·比列加斯等著《墨西哥历史概要》,杨恩瑞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年版,第 22 页), 是当时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城市之一。阿斯特克人的历法与玛雅人接近,都使用太阳历,一年有 18 个月,共 365 天。每天有特定的名称,如猴日、雨日等。

每 50 年为一轮,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特诺奇蒂特兰发掘出阿斯特克人

的圆形历石(即“太阳石”),重 20 多吨,上刻计时用的精细浮雕。1978

年发现的“月亮石”,重 10 吨,是阿斯特克人的又一件艺术珍品。

(孔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