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ziben zhuyi mengya de chuxian)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开始出现,但尚未在全部生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后期,即嘉靖、万历年间,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萌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时商品生产不断扩大,各地商业往来日趋频繁,工商业繁盛的城市和市镇大量涌现,国内商业中心区之间的联系愈益紧密,海外市场也有所开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以白银为主,东、西洋的白银源源流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于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丝织业、棉布业、榨油业、矿冶业等部门, 在农业中也有表现。包买商和手工工场也主要出现在这些部门之中。丝织业以苏州最发达,史载苏州“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卷 31)这就是说,存在着“机户”雇佣“机工”从事丝织生产的情形。时人蒋以化也说:“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西台漫记》卷 4)文中所说的“大户”和“小户”的关系,就是一种雇佣关系。

《明神宗实录》卷 361 对出卖劳动力的机工的身份也有记载,它说:这些人是“浮食寄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皆自食其力之良民”。所谓“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就是说,他们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所谓“浮食寄民”,是指随处流动为生,不系户籍的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政府的控制,是可以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松江的棉布袜制造业,据《古今图书集成》卷 696《松江府部》记载:“郊西尤墩布,轻细洁白,市肆取以造袜,诸商收鬻,称于四方,号尤墩暑袜。妇女不能织者,多受市值,为之缝纫焉。”可见松江暑袜店的店主就是由商业资本转变为工业资本的包买主,而为店主缝纫的当地人就是在自己家中为资本家工作的雇佣工人,已属资本主义经营性质。万历年间,浙江崇德县石门镇的榨油业中,已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榨油工人皆招募而来;“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光绪)嘉兴府志》卷 14)说明他们是出卖劳动力的人。铁冶业中,广东韶关、惠州等地,“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集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山主矿主利其租税,土脚小民利其雇募。”(《广东通志初槁》卷 30)太湖地区的农村,当时普遍出现农业雇佣劳动。有“长年”、“忙月人工”、“月工”、“短工”、“工人”等多种雇佣劳动名称。明代中后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①其产生的重要前提即商品经济虽与以前相比堪称发达,但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各地商业的发展很不平衡。②封建的生产关系仍是占主要地位的生产方式。③在进行资本主义经营的生产单位里,封建残余大量存在。尽管如此,刚刚出现的不完善、极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毕竟代表了新社会的曙光,从此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走上缓慢解体的道路。

(马克锋 何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