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

(Tangsancai)唐代陶器和陶俑上的一种多色釉和具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是唐代制陶工匠在汉代铅釉陶器的基础上创烧成功的新工艺。唐三彩属低温釉陶,用白色粘土作胎,釉质的主要成份是硅酸铝(包括石英、铅、金属元素),呈色剂是釉料中所含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浅黄色是铁和锑的氧化物,绿色是铜的氧化物,蓝色是铜或钴的氧化物⋯⋯。唐三彩除白、绿、蓝三种主要釉色外,还有褐、黑、浅黄等多种色调,斑驳灿烂,绚丽夺目。

唐三彩的制作和其他陶器一样,即成型、修整、晾干和焙烧。所不同的是唐三彩要进行两次焙烧。第一次烧胎,称素烧,烧成温度为 1100℃。素烧后从窑中取出上釉,再送入窑中进行第二次烧造,称釉烧。温度在 900℃左右,釉烧温度低于素烧温度,可使釉陶不变形,且能提高成品率。唐三彩种类繁多,造型生动。主要器形有碗、盘、罐、壶、盂、人俑、马俑、骆驼俑等。陕西西安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塑造得非常生动,骆驼昂首站立,张口嘶鸣,背上架一平台,上铺花格纹长毯,平台上坐着由七人组成的小型乐队,他们分别手持笙、箫,琵琶、竖琴、横笛、拍板等乐器,为中间的舞女进行伴奏。唐三彩的主要用途,是为唐封建统治阶级随葬的冥器。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101-2.bmp}

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带彩陶器和带釉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唐三彩盛于初唐到盛唐。辽代三彩也很有特色,以后逐渐衰落。

(刘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