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Xihan 公元前 206—公元 8) 继秦朝而出现的强大的统一封建王朝。前 206 年刘邦入关灭秦,称汉王。尔后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于前 202 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医治战乱后凋敝的经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经过惠帝、吕后、文景几代的治理,又由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文景时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富庶的崭新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与此同时,西汉政权建立后继承秦制,不断恢复和健全封建国家机器。汉初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搞了分封制。刘邦先是封异姓王,后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又封了同姓王。同姓王势力后来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经过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王国势力才有所削弱。到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汉书·诸侯王表序》),大大削弱和打击了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基本上解除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建立新的选官制度,用察举、征诏的办法选拔人才;创立州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和控制。在经济方面,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推行新的生产技术;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颁布“算缗”、“告缗”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军事方面,三次大规模出兵打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054-1.bmp}

败了匈奴,解除了对北方安全的威胁,并多次派人通西域;向南方用兵;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初步基础。在思想方面,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董仲舒改造和发展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西汉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西汉中叶以后, 西域归于汉朝版图,西南、东南、东北地区也设立郡治,更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同时,对外关系也有很大发展。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 到达过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境)、大月氏(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安息(今伊朗)等国。汉朝还开辟了两条通往西亚各国的道路,各国商人经此往来经商。我国的丝绸是主要商品,曾远销至大秦(罗马帝国)。因此,历史上称这两条道路为“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的文化也有很大发展。史学家司马迁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赋和散文、乐府诗是这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此外,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医学等都有所发展,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所作的卓越贡献之一。

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和官僚贵族疯狂兼并土地,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外戚王氏逐步控制了西汉政权。公元 8 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西汉王朝结束。

(刘欣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