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Chen Duxiu1879—1942)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以前,创办《民国日日报》、《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武昌起义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5 年起创办并主编《新青年》, 倡导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与孔学儒教。1917 年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文科学长。1918 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常以“只眼”笔名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与军阀,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直接鼓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中因散发革命传单被捕入狱 83 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青年的启蒙导师,当时被称力“思想界的孙黄”(孙中山、黄兴),“思想界的明星”,“五四”后,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20 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联系函约陆续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与李大钊一起并称为“南陈北李”。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三大”前后,他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等资本主义发展后,工人阶级再发动第二次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内以他为代表的右倾思想逐渐发展为右倾投降主义,自愿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进攻采取妥协退让政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失败。1927 年 7 月 12 日,中共中央进行改组,停止了他的领导职务。以后他坚持错误立场,接受了托洛茨基对中国问题的观点,主张中共和无产阶级只能进行合法斗争,反对打倒国民党政府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成为取消主义者,并与彭述之等人组织秘密小集团, 进行反党活动。1929 年 11 月,被中共开除党籍。1931 年 5 月,被自称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托派组织推为总书记,成为中国托派的领袖。1932 年 10 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 年 8 月出狱。1942 年 5 月病死于四川江津。

(李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