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feibaoli buhezuo yundong)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从一战后至 40 年代初,曾掀起 3 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将印度拖入战争深渊,印度人民同英殖民统治间的民族矛盾激化。大战结束后,英殖民者为缓和印度人民的反抗和巩固殖民统治地位,采取镇压与怀柔两手政策。1918 年 7 月,英国颁布标榜将在印度“逐步发展自治体制”,“逐步实现印度的责任政府”的《孟太古—蔡姆斯福改革方案》。1919 年 3 月,又颁布继续采取高压政策的《罗拉特法》。

《罗拉特法》的颁布,激起印度人民抗议怒潮,各地举行集会、示威和罢工。国大党为了掌握反英斗争的领导权,迫使英国让步,于 1920 年 12 月,在那格普尔会议上通过了甘地拟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方案”,宣布要以和平的合法的手段取得自主,并提出一个包括几个连续阶段的不合作运动措施。其主要内容有:拒绝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学生退出英办学校; 立法机关、法院及政府中服务的人员离职;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提倡国货,抵制英货;在运动最后阶段拒绝纳税。不合作运动立即得到各阶层人民广泛响应。许多职员离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各阶层群众拒购英国商品, 公开烧毁英货,并掀起自织土布的热潮。1921 年国大党领导的不合作运动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民族斗争的高潮。工农运动突破非暴力限制,全国许多地方发生起义和流血冲突,有的农村建立了农民自已的管理机构。1922 年 2 月 4 日,发生了联合省曹里曹拉村农民袭击警察所,打死

向群众开枪的 21 名警察和一名更夫,烧毁警察所和破坏铁路的事件。甘地指责曹里曹拉事件违反了“非暴力”原则,国大党发表告农民书,指责农民运动中的“不道德行为”。2 月 11—12 日,国大党在巴多利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在全国无限期地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议,要求国大党地方委员会动员农民交租纳税,规定今后只允许开展在国大党地方组织领导下的局部斗争。在英殖民当局血腥镇压和国大党妥协投降方针下,1920—1922 年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宣告失败。

1929 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印度民族矛盾,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重新高涨。在工农运动推动下,1929 年 12 月,国大党拉合尔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30 年 1 月底,甘地向印度总督提出的 11 项要求被拒绝后,宣布开展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 年 3 月

12 日,甘地率领 78 名信徒从阿麦达巴德出发,4 月初到达丹地海滨。甘地等

人一路上自煮食盐 3 个星期,以示公开反对英殖民当局的“食盐专卖法”。

沿途许多农民和放弃职位的 200 名村长加入斗争行列。“食盐进军”点燃了全印抗英斗争浪潮,标志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甘地极力设法使群众运动限制在和平抵制的范围内。但群众斗争冲破规定,示威游行、罢工、抗税斗争继续发展,不少地区爆发了武装起义。英国殖民者使用反革命两手策略,时而采取白色恐怖的镇压手段,逮捕甘地、尼赫鲁等运动领导人和十几万群众;时而召开圆桌会议,进行欺骗性谈判。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采取妥协退让政策,于 1931 年 3 月与英国驻印度总督欧文签订《甘地—欧文协定》,使群众斗争日趋低落。1934 年 5 月,国大党宣布无条件终止不合作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失败。

1941 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英在东南亚节节败退。1942 年 3 月日军占

领英属缅甸,战火有蔓延到印度之势。甘地于 1942 年 7 月向日本递交公开信。公开信说,若英国撤出印度后日本想要进入印度,那么“我们印度必定竭尽全力抵抗你们”。与此同时,8 月起甘地发动第三次不合作运动,他要求英当局允许建立印度国民政府,甚至提出“英国滚出印度”的口号。英国殖民当局很快把以甘地、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大批干部逮捕监禁,运动未出现高潮即停止。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尊心。它一方面用“不合作”形式动员人民群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使反英斗争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另一方面, 又以“非暴力”原则阻止人民群众用暴力推翻现行社会制度,阻碍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反映了甘地所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ewc MVIMAGE,MVIMAGE, !99900320_0492-1.bmp}

(金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