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

(Huang Yanpei 1878—1965) 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人之一,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

黄炎培字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1902 年考中举人。1903 年在家乡举办小学,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05 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教育司司长,并兼任过江苏省议会议员、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和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14 年 2 月,辞去教育司司长职务,专门从事教育事业, 并先后到浙江、山东、河北、江西、安徽等省调查了解教育情况。1915 年发起组织“美国实业视察团”,到美国进行实业考察。1917 年,黄炎培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主张对教育进行改革,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1918 年,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以“教业乐群” 为校训,以“双手万能”为校徽;提倡手脑并用,注重实践。中华职业教育社从成立到 1949 年全国解放为止的 32 年间,在黄炎培主持下,先后创办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重庆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等,并先后出版过一百二十多种书刊,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1 年,黄炎培去日本考察,发现日本侵华战备空气极浓。归国后,带着“日本即将侵我的预感”多方奔告,但未被国民党当局重视。“九·一八” 事变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

(后改名为上海市地方协会)。1932 年“一·二八”事变时,他动员上海市民筹募捐款,供应军需物资,支援十九路军对日作战。1937 年“八·一三” 事变时,他又组织上海市地方协会在战区救济、救护、慰劳、募捐和动员民族工业内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 年 3 月,黄炎培和张澜等人在重庆发起组织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 年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第一次全体盟员大会上,黄炎培当选为五个中央常务委员之一,并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任。当时,黄炎培等主张民盟的方针应是中间路线,即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另走第三条道路。由于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压力,在民盟成立后不久, 黄炎培便于 1941 年冬辞去了民盟中央常务委员会主任之职。

在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斗争中,黄炎培起初主张采用温和手段,但在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推动下,他也积极参加了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争取国内民主的斗争。9 月,他和章乃器等三十人联名发表了《民主与胜利宪言》一文,提出了实施“人民渴望之民主制度”,对人民的各项权利“予以实际的充分的享受与保障”,“行政机构,自中央以迄基层,一切政令,皆须绝对公开与民更始”,“切实开放言论”等九项主张,以期“一新政象”,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5 年 7 月,黄炎培和章伯钧等六名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访问了延安, 会见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回重庆后,他写了《延安归来》一书,叙述了在延安目睹的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解放区的成就,在当时的蒋管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2 月,他和胡厥文、施复亮等人发起成立了一个以工商界、金融界为主体的政治团体——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 年 1 月,黄炎培和张澜等人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代表,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会后, 他到上海和沈钧儒等一起负责民盟在上海的工作,以“第三方面”的身份参

加国共之间的调停活动。后来,蒋介石在召开伪国大时,曾使用各种手段对他进行拉拢,但他坚持了旧政协决议的立场,未为所动。

1948 年 5 月,中共发出了关于召开新政协的“五一号召”后,黄炎培主持召开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的理监事会,通过了响应“五一号召”的决议,并推派代表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 年 2 月,他化装离开上海到香港,3 月又转赴北平,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欢迎。不久, 参加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 年 12 月 21 日,在北京逝世。

(欧阳礼泉)